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技术路径与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3.1 技术路径 | 第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2-16页 |
2.1.1 高技术产业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2.1.2 创新绩效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2.1 企业层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2.2.2 产业层面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3 区域层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2.2.4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2.3 面板数据模型及半参数模型介绍 | 第22-26页 |
2.3.1 面板数据模型 | 第22-24页 |
2.3.2 半参数模型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创新绩效发展趋势 | 第28-35页 |
3.1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28-32页 |
3.1.1 高技术产业整体的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3.1.2 按地区分高技术产业的 R&D 人员数量变化趋势 | 第29-30页 |
3.1.3 按地区分高技术产业的 R&D 内部支出经费投入趋势 | 第30-31页 |
3.1.4 我国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对比 | 第31-32页 |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3.2.1 我国高技术产业有效专利数变化趋势 | 第32-33页 |
3.2.2 我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额变化趋势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假设提出与变量确定 | 第35-41页 |
4.1 研究框架构建 | 第35-36页 |
4.2 假设提出 | 第36-39页 |
4.2.1 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37页 |
4.2.2 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37-38页 |
4.2.3 创新技术费用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38页 |
4.2.4 出口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38页 |
4.2.5 政府支持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38-39页 |
4.3 变量确定 | 第39-40页 |
4.3.1 因变量 | 第39页 |
4.3.2 自变量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 第41-58页 |
5.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2 面板数据预处理 | 第42-45页 |
5.2.1 平稳性分析 | 第42-43页 |
5.2.2 协整检验 | 第43-44页 |
5.2.3 数据误差性分析 | 第44-45页 |
5.3 面板模型的选择与回归 | 第45-46页 |
5.4 半参数模型的拟合 | 第46-49页 |
5.5 半参数模型变量系数分析 | 第49-53页 |
5.5.1 医药、电子通信及医疗仪器业影响因素系数分析 | 第49-51页 |
5.5.2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影响因素系数分析 | 第51-53页 |
5.5.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影响因素系数分析 | 第53页 |
5.6 案例分析 | 第53-57页 |
5.6.1 企业背景 | 第54页 |
5.6.2 案例验证 | 第54-56页 |
5.6.3 案例总结 | 第56-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8-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提高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59-60页 |
6.3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B: 各指标组间组内方差分析 | 第66-76页 |
附录C: 不同模型因变量拟合值比较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