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0-12页 |
二、湖南乡土德育资源的独特优势 | 第12-13页 |
三、目前中学德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4-16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课程资源 | 第18页 |
二、德育课程资源 | 第18-19页 |
三、乡土文化资源 | 第19页 |
四、乡土德育课程资源 | 第19页 |
五、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19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 | 第19-21页 |
二、国外中学德育课程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 | 第21-2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文献法 | 第23页 |
二、实践体验法 | 第23页 |
三、调查研究法 | 第23-24页 |
四、比较法 | 第24页 |
五、个案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概述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种类 | 第25-27页 |
一、物质性乡土德育课程资源——湖南的乡土德育地理资源 | 第25页 |
二、非物质性乡土德育课程资源——湖南的乡土德育人文资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具体构成状态 | 第27-31页 |
一、人物性德育资源和非人物性德育资源 | 第28-29页 |
二、显性德育资源和隐性德育资源 | 第29页 |
三、组织化德育资源和非组织化德育资源 | 第29-30页 |
四、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调查 | 第31-37页 |
一、德育教师对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较淡薄 | 第31-32页 |
二、丰富的乡土德育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 第32-34页 |
三、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全方位支持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四、对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中学德育课程中开发湖南乡土文化资源的策略研究 | 第37-56页 |
第一节 开发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一、本土化原则 | 第37页 |
二、经济性原则 | 第37-38页 |
三、共生性原则 | 第38页 |
四、资源共享原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开发湖南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主要策略 | 第39-44页 |
一、以德育课堂教学为基点,渗透乡土文化,拓宽德育平台 | 第39-42页 |
二、以乡土校本教材为基础,开辟德育课程学习的特色渠道 | 第42-43页 |
三、社会实践引路,直面乡土文化,激发民族精神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开发湖南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乡土德育实践为例 | 第44-56页 |
一、学校背景 | 第44-45页 |
二、师大附中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 第45-48页 |
三、师大附中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四、师大附中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与建议 | 第50-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