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不起诉审查制度概述 | 第11-13页 |
一、 不起诉审查制度的涵义 | 第11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审查的模式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不起诉审查制度的诉讼化概述 | 第13-16页 |
一、 刑事诉讼构造概述 | 第13-14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的诉讼化构造 | 第14-15页 |
三、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切入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 完善诉讼构造,制衡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需要 | 第16页 |
二、 深化检务公开,增强不起诉决定过程透明度的需要 | 第16-17页 |
三、 保障合法权益,平衡各方利益和化解纠纷的需要 | 第17页 |
四、 加强诉讼监督,贯彻诉讼公开和诉讼民主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可行性 | 第18-22页 |
一、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法律基础 | 第18-19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实践基础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现状与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我国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探索 | 第22-27页 |
一、 我国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司法实践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一、 审查规则不具备可操作性 | 第27页 |
二、 主持人中立性难以保证 | 第27页 |
三、 当事人权利受到限制 | 第27-28页 |
四、 审查结果缺乏确定力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的域外借鉴 | 第29-35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29-31页 |
一、 德国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29-30页 |
二、 日本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31-33页 |
一、 英国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31-32页 |
二、 美国的不起诉制约机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域外不起诉制约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初步设想 | 第35-46页 |
第一节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一、 程序正当原则 | 第35-36页 |
二、 公正原则 | 第36页 |
三、 公开原则 | 第36-37页 |
四、 效率原则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不起诉审查制度诉讼化改造的具体设计 | 第37-46页 |
一、 规范我国不起诉诉讼化审查模式的适用范围 | 第37-39页 |
二、 确定我国不起诉诉讼化审查模式的参加人员 | 第39-41页 |
三、 细化我国不起诉诉讼化审查模式的程序 | 第41-43页 |
四、 建立我国不起诉诉讼化审查模式的配套机制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