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概述 | 第11-20页 |
1.3.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历程 | 第11-16页 |
1.3.2 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过程 | 第16-17页 |
1.3.3 两种理论的融合 | 第17-19页 |
1.3.4 我国民航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机场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 第22-31页 |
2.1 机场企业的运营特点 | 第22-23页 |
2.1.1 相似之处 | 第22页 |
2.1.2 不同之处 | 第22-23页 |
2.2 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23-26页 |
2.2.1 我国机场的性质 | 第23-24页 |
2.2.2 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第24-26页 |
2.3 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1 我国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2.3.2 机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讨论 | 第27页 |
2.4 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维度 | 第27-31页 |
2.4.1 航空安全维度 | 第28页 |
2.4.2 股东(投资者)维度 | 第28页 |
2.4.3 消费者维度 | 第28-29页 |
2.4.4 员工维度 | 第29页 |
2.4.5 政府维度 | 第29页 |
2.4.6 合作者维度 | 第29页 |
2.4.7 环境维度 | 第29-30页 |
2.4.8 社区维度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机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 第31-42页 |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件 | 第31-32页 |
3.1.1 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3.1.2 基本条件 | 第32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选取依据 | 第32-35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3.2.2 指标选取依据 | 第34-35页 |
3.3 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35-36页 |
3.3.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3.3.2 标准化处理 | 第35-36页 |
3.4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3.4.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6-37页 |
3.4.2 确立分析模型 | 第37-41页 |
3.4.3 各维度评价权重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4.1 我国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评价 | 第42-46页 |
4.1.1 综合得分情况 | 第42页 |
4.1.2 综合评价分析 | 第42-43页 |
4.1.3 分析结论 | 第43-45页 |
4.1.4 与国外先进机场比较 | 第45-46页 |
4.2 我国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维度评价 | 第46-50页 |
4.2.1 B维度分析 | 第46-47页 |
4.2.2 C维度分析 | 第47页 |
4.2.3 D维度分析 | 第47-48页 |
4.2.4 H维度分析 | 第48页 |
4.2.5 主要维度间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4.2.6 分析结论 | 第49-50页 |
4.3 我国上市机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第50-53页 |
4.3.1 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 | 第50-51页 |
4.3.2 社会责任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3-56页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2 文章主要创新点 | 第54-55页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的问题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