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进离场航线网络3D规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网络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航迹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路径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4 蚁群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进离场航线规划方法 | 第17-20页 |
1.3.1 基于概略图的航线规划方法 | 第17-19页 |
1.3.2 基于栅格的航线规划方法 | 第19页 |
1.3.3 基于类比的航线规划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终端区进离场航线规划模型 | 第23-35页 |
2.1 进离场航线规划特点 | 第23-24页 |
2.2 终端区空域图模型 | 第24-26页 |
2.3 航线规划问题 | 第26页 |
2.4 进离场航线多目标模型 | 第26-34页 |
2.4.1 目标函数 | 第27-29页 |
2.4.2 约束条件 | 第29-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进/离场航线规划方法 | 第35-42页 |
3.1 基于可视图的航线避障 | 第35-37页 |
3.1.1 MAKLINK线特点 | 第35页 |
3.1.2 MAKLINK线构造步骤 | 第35-37页 |
3.1.3 改进MAKLINK线 | 第37页 |
3.2 构造航线初始解 | 第37-38页 |
3.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 3D空间航线规划 | 第38-41页 |
3.3.1 蚁群算法 | 第38页 |
3.3.2 改进蚁群算法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进离场航线网络规划方法 | 第42-48页 |
4.1 规划次序原则 | 第42-43页 |
4.2 航线交叉点的垂直间隔 | 第43-44页 |
4.3 进离场航线间侧向间隔 | 第44-45页 |
4.4 进场航线汇聚 | 第45-47页 |
4.4.1 进场航线汇聚方法 | 第45-46页 |
4.4.2 航线汇聚点间间隔 | 第46-47页 |
4.5 航线评价函数 | 第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终端区进离场航线网络规划应用 | 第48-64页 |
5.1 基于蚁群算法的独立航线规划 | 第49-57页 |
5.1.1 蚁群算法参数的影响及选择 | 第49-56页 |
5.1.2 独立航线规划 | 第56-57页 |
5.2 离场航线网络规划 | 第57-58页 |
5.3 进场航线网络规划 | 第58-62页 |
5.3.1 进场航线汇聚 | 第58-62页 |
5.4 迭代过程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64-65页 |
6.1.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64页 |
6.1.2 创新点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