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基于对浙江农村的广泛调查

中文摘要第2-3页
英文摘要第3页
1 导论第9-29页
    1.1 土地制度第9-13页
        1.1.1 土地制度的基本涵义第9页
        1.1.2 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第9-10页
        1.1.3 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构架第10-11页
        1.1.4 我国农地制度的特殊安排:土地承包经营权第11-12页
        1.1.5 土地权利:基于财产权的视角第12-13页
    1.2 已有的研究成果第13-22页
        1.2.1 我国农地制度的缺陷第14-18页
        1.2.2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第18-22页
    1.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若干评论第22-24页
        1.3.1 中国农地制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第22-23页
        1.3.2 对农地制度改革方向的评论第23-24页
    1.4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第24-26页
        1.4.1 未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第24-25页
        1.4.2 缺乏对沿海发达地区的特殊关注第25页
        1.4.3 未能深入了解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第25-26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意义、创新和不足第26-29页
        1.5.1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6页
        1.5.2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26-27页
        1.5.3 本论文的创新所在第27页
        1.5.4 本论文的不足第27-29页
2 农地制度与农村发展第29-50页
    2.1 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29-32页
        2.1.1 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29-31页
        2.1.2 个人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第31-32页
    2.2 农地制度与农村发展:各国(地区)的经验第32-43页
        2.2.1 中国的经验第32-35页
        2.2.2 美国的经验第35-37页
        2.2.3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第37-42页
        2.2.4 基本结论第42-43页
    2.3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对农地制度的挑战:以浙江为例第43-50页
        2.3.1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3-44页
        2.3.2 农村城市化发展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4-45页
        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5-46页
        2.3.4 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6-48页
        2.3.5 加入WTO,参与国际农产品竞争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8页
        2.3.6 小结:现行农地制度已不适应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求第48-50页
3 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分析和调查方法第50-64页
    3.1 分析框架第50-51页
        3.1.1 非制度性环境第50页
        3.1.2 制度安排第50-51页
        3.1.3 经济绩效第51页
    3.2 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作用机制第51-56页
        3.2.1 地权稳定性效应第51-53页
        3.2.2 资源配置效应第53-54页
        3.2.3 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功能第54-56页
    3.3 实证研究第56-64页
        3.3.1 研究的方法第56-58页
        3.3.2 调查实证的过程第58-62页
        3.3.3 大规模调查第62-64页
4 实证研究之一:农地产权第64-90页
    4.1 广大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第64-74页
        4.1.1 对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发包方的认知第64-66页
        4.1.2 对承包土地后所拥有农地权利的认知第66-74页
    4.2 农户对土地调整的认知和相关调查第74-78页
        4.2.1 承包土地的分配标准第74页
        4.2.2 土地调整的次数第74页
        4.2.3 对土地调整的预期第74-75页
        4.2.4 对土地调整的认可程度第75-76页
        4.2.5 土地调整周期第76-77页
        4.2.6 土地调整的主体第77-78页
    4.3 村干部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与农户的比较第78-83页
        4.3.1 影响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过多投入的因素第78-79页
        4.3.2 村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情况第79-80页
        4.3.3 村干部对农地产权的认知与意愿第80-83页
    4.4 村干部对农地调整的认知第83-85页
        4.4.1 对农地调整的预期第83页
        4.4.2 对农地调整的认同度第83-84页
        4.4.3 最佳调整周期第84页
        4.4.4 农地调整的权力主体第84-85页
        4.4.5 农地调整的动因第85页
    4.5 户和村的比较:归纳和分析第85-88页
        4.5.1 相一致的地方及其原因分析第85-87页
        4.5.2 两者回答不一致的地方及其原因分析第87-88页
    4.6 基本结论第88-90页
5 实证研究之二:农地流转第90-137页
    5.1 浙江农地流转的诱因第90-92页
        5.1.1 农业科技进步第91页
        5.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第91页
        5.1.3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第91-92页
        5.1.4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第92页
        5.1.5 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第92页
    5.2 浙江农地流转的基本态势第92-94页
        5.2.1 总体情况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状况第92-93页
        5.2.2 调查样本所显示的农地流转状况第93-94页
    5.3 浙江农地流转的特点第94-96页
    5.4 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第96-116页
        5.4.1 广大农民对农地流转的推动第96-112页
        5.4.2 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推动第112-114页
        5.4.3 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推动第114-115页
        5.4.4 工商业主对土地流转的拉动第115-116页
    5.5 农户对流转方式的选择第116-122页
        5.5.1 不同文化程度户主对农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6-117页
        5.5.2 不同年龄的户主对农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7-119页
        5.5.3 从事不同工作的户主对土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9-121页
        5.5.4 户人均收入不同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21-122页
    5.6 影响农地流转规模的因素:基于对样本村的分析第122-128页
        5.6.1 农地流转面积比例分析第123-126页
        5.6.2 村流转户数比例分析第126-128页
    5.7 浙江农地流转的积极作用第128-131页
        5.7.1 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第128页
        5.7.2 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第128-130页
        5.7.3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第130页
        5.7.4 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第130-131页
        5.7.5 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和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第131页
    5.8 对农地流转的进一步思考第131-137页
        5.8.1 如何认识土地流转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关系第131-132页
        5.8.2 如何看待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第132-133页
        5.8.3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第133-137页
6 实证研究之三:农地征用第137-154页
    6.1 被调查村农地征用的基本情况第138-140页
        6.1.1 征用原因第138页
        6.1.2 征地和用地单位第138页
        6.1.3 土地征用后让渡方式第138-139页
        6.1.4 征地中的费用补偿第139-140页
    6.2 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护第140-142页
        6.2.1 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第140页
        6.2.2 “四费”分配第140-141页
        6.2.3 土地征用后的土地调整第141-142页
        6.2.4 农地征用对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影响第142页
    6.3 村干部对我国征地制度的理解和看法第142-144页
        6.3.1 村干部对国家征地权的认知第142-143页
        6.3.2 村干部和村民对征地的态度第143-144页
    6.4 总结与政策建议第144-154页
        6.4.1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与思考第144-149页
        6.4.2 完善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第149-154页
7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创新:基本思路和政策选择第154-167页
    7.1 基本思路第154-158页
        7.1.1 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第155-156页
        7.1.2 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意愿第156-157页
        7.1.3 扩展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制度创新的空间第157-158页
    7.2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创新的政策选择第158-167页
        7.2.1 充实所有权第159-160页
        7.2.2 强化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第160-161页
        7.2.3 放开使用权第161-165页
        7.2.4 保障收益权第165页
        7.2.5 规范管理权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2页
附录一第172-176页
附录二第176-182页
附录三第182-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第188-189页
致谢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促进有机物降解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半物理仿真的海上平台沉浮运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