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黏细菌、古菌漆酶序列筛选及其部分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略词简表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6页
    1.1 漆酶简介第10-14页
        1.1.1 漆酶的催化特性第10-11页
        1.1.2 漆酶的来源第11页
        1.1.3 耐热细茵漆酶研究现状第11-13页
        1.1.4 黏细菌、古菌漆酶基因筛选策略第13页
        1.1.5 重组酶表达体系的选择第13-14页
    1.2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潜在黏细菌漆酶序列筛选第16-32页
    2.1 实验材料第16页
        2.1.1 软件第16页
        2.1.2 数据库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18页
        2.2.1 模板漆酶序列的选择第16页
        2.2.2 在数据库中筛选有蛋白序列信息的黏细菌基因组第16-17页
        2.2.3 用HMMER 3.0对黏细菌进行全蛋白质组比对第17-18页
        2.2.4 用Clustal X筛选有四个铜离子结合区的候选漆酶序列第18页
    2.3 实验结果第18-30页
        2.3.1 候选黏细菌漆酶序列的筛选第18-19页
        2.3.2 用HMMER 3.0对黏细菌进行全蛋白质组比对第19-21页
        2.3.3 用Clustal X筛选有四个铜离子结合区的候选漆酶序列第21-23页
        2.3.4 用MEGA 6构建系统分类树状图第23-26页
        2.3.5 用Clustal W对候选漆酶与真菌、细菌多序列比第26-28页
        2.3.6 确定目地黏细菌潜在漆酶序列第28-29页
        2.3.7 人工合成目地黏细菌潜在漆酶序列及异源表达载体构建第29-30页
    2.4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黏细菌潜在漆酶表达及SC-2酶学性质研究第32-42页
    3.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3.1.1 主要生化试剂和酶第32-33页
        3.1.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3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2.1 黏细菌漆酶表达体系的构建第34页
        3.2.2 重组酶的制备第34-35页
        3.2.3 漆酶底物特异性第35页
        3.2.4 重组酶的活性测定第35页
        3.2.5 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第35页
        3.2.6 重组酶的最适pH值和pH稳定性第35-36页
        3.2.7 金属离子对重组酶活性的影响第36页
    3.3 实验结果第36-41页
        3.3.1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分析第36-37页
        3.3.2 rSC-2表观分子量第37-38页
        3.3.3 温度对rSC-2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3.3.4 rSC-2热稳定性分析第39页
        3.3.5 pH对rSC-2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3.6 rSC-2的pH稳定性第39-40页
        3.3.7 金属离子对rSC-2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古菌潜在漆酶的筛选第42-62页
    4.1 实验材料第42-44页
        4.1.1 软件和数据库第42页
        4.1.2 主要生化试剂和酶第42-43页
        4.1.3 培养基和溶剂的配制第43页
        4.1.4 实验仪器第43-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51页
        4.2.1 模板漆酶序列的选择第44页
        4.2.2 用模板漆酶序列比对古菌基因组,得到潜在古菌漆酶序列第44页
        4.2.3 潜在古菌漆酶的基因合成第44-45页
        4.2.4 糖基化位点及双精氨酸转运途径预测第45页
        4.2.5 Ppic9k载体构建第45-51页
    4.3 实验结果第51-60页
        4.3.1 潜在古菌漆酶序列的筛选第51-53页
        4.3.2 古菌潜在漆酶表达及活性检测第53-54页
        4.3.3 潜在古菌漆酶基因的获取第54-55页
        4.3.4 目的片段连T后阳性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第55页
        4.3.5 载体Ppic9k和5个目标片段进行酶切(Avr Ⅱ和Not Ⅰ)第55-57页
        4.3.6 功能板筛选具有ABTS活性的潜在古菌漆酶第57-60页
    4.4 讨论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包头市青山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