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能体现学生主体性 | 第8-9页 |
1.2.2 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问题意识 | 第9页 |
1.2.3 为问题教学法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实践案例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2.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第11页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1-12页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2页 |
2.4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2页 |
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2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3.2.1 实施研究前后学生生物考试试题分析 | 第13页 |
3.2.2 研究前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的调查问卷 | 第13-16页 |
3.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 第16-22页 |
3.3.1 营造问题情境 | 第16-18页 |
3.3.2 提出问题 | 第18页 |
3.3.3 解决问题 | 第18-19页 |
3.3.4 总结问题 | 第19-22页 |
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第22-48页 |
4.1 案例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 第22-27页 |
4.2 案例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第27-36页 |
4.3 案例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 第36-43页 |
4.4 案例四: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 第43-4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5.1 学生前后三次测试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5.2 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分析 | 第50-52页 |
5.3 学生问题意识的分析 | 第5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