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红笛鲷TRAF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9-16页
    1.1 红笛鲷的研究现状第9页
    1.2 红笛鲷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3 鱼类的免疫应答机制第10-11页
        1.3.1 先天性免疫第10页
        1.3.2 适应性免疫第10-11页
    1.4 TRAFs蛋白家族第11页
    1.5. TRAF3的简介第11页
    1.6 TRAF3在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第11-14页
        1.6.1 TRAF3在TNF-R超家族信号中的作用第11-12页
        1.6.2 TRAF3在TLRs信号中的作用第12-13页
        1.6.3 TRAF3在NLR信号中的作用第13页
        1.6.4 TRAF3在RLR信号中的作用第13-14页
        1.6.5 TRAF3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中的作用第14页
        1.6.6 TARF3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2 红笛鲷TRAF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6-26页
    2.1 实验材料第16页
        2.1.1 试验用鱼第16页
        2.1.2 质粒载体与受体菌株第16页
        2.1.3 培养基的配制第16页
        2.1.4 其他溶液和试剂第16页
        2.1.5 试剂盒第16页
        2.1.6 生物信息学分析所用软件及网站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21页
        2.2.1 红笛鲷饲养及组织样品采集第16-17页
        2.2.2 总RNA提取第17页
        2.2.3 引物设计第17页
        2.2.4 Ls-TRAF3全长的扩增第17-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4页
        2.3.1 Ls-TRAF3全长的扩增结果第21页
        2.3.2 Ls-TRAF3的序列分析第21-22页
        2.3.3 Ls-TRAF3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第22-24页
    2.4 讨论第24-26页
3 Ls-TRAF3在红笛鲷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第26-32页
    3.1 实验试剂第26页
    3.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3.2.1 免疫原的制备第26页
        3.2.2 实验材料第26页
        3.2.3 总RNA的提取及DNaseI消化第26-27页
        3.2.4 cDNA一链的合成第27页
        3.2.5 引物设计第27-28页
        3.2.6 Quantiti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第28页
        3.2.7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8页
    3.3 实验结果第28-30页
        3.3.1 健康红笛鲷体内TRAF3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第28-29页
        3.3.2 红笛鲷TRAF3基因在病原刺激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9页
        3.3.3 红笛鲷TRAF3及相关基因在白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9-30页
    3.4 讨论第30-32页
4 酵母双杂交验证Ls-TRAF3蛋白和Ls-CD40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2-39页
    4.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4.1.1 载体和表达菌株第32页
        4.1.2 试剂第32-33页
    4.2 实验方法第33-36页
        4.2.1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33-34页
        4.2.2 重组质粒的转化和其毒性检测第34-36页
    4.3 实验结果第36-37页
        4.3.1 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鉴定第36页
        4.3.2 重组质粒的毒性及自激活性检测第36页
        4.3.3 Ls-TRAF3和Ls-CD40互作情况的检测第36-37页
    4.4 讨论第37-39页
5 Ls-TRAF3对NF-κB信号的影响第39-46页
    5.1 实验材料第39-41页
        5.1.1 质粒载体真核表达质粒第39页
        5.1.2 试剂盒第39-40页
        5.1.3 其他实验材料第40-41页
    5.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5.2.1 引物设计第41页
        5.2.2 PCR扩增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2页
        5.2.3 去内毒素质粒的提取第42页
        5.2.4 NF-κB报告基因的活性检测第42页
    5.3 实验结果第42-44页
        5.3.1 PCR扩增与重组质粒构建第42-43页
        5.3.2 过表达Ls-TRAF3对NF-κB信号的影响第43-44页
        5.3.3 TRAF3的各结构域对NF-κB信号的影响第44页
    5.4 讨论第44-46页
6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导师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着的士兵》初出版本及同时代中译本研究
下一篇:试论中世女性日记文学中的“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