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贾樟柯电影作品分析 | 第15-23页 |
1.1 贾樟柯电影创作经历 | 第15-18页 |
1.1.1 电影创作作品集锦 | 第16页 |
1.1.2 电影成长脉络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对贾樟柯电影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贾樟柯电影跨文化领域传播影响 | 第19-23页 |
1.3.1 国际电影节的认可 | 第19-21页 |
1.3.2 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叙事研究分析 | 第23-35页 |
2.1 《山河故人》的情节与叙事文本意义结构 | 第23-28页 |
2.1.1 故事发展中叙事文本的叙事结构 | 第24-26页 |
2.1.2 新闻视角的符号化凝集 | 第26-27页 |
2.1.3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限制角度 | 第27-28页 |
2.2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的时空设计 | 第28-32页 |
2.2.1 电影中的时间意识设计 | 第28-30页 |
2.2.2 电影中的具象空间设计 | 第30-32页 |
2.3 《山河故人》中体现的跨文化冲突下的社会特征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山河故人》电影的媒介景观分析 | 第35-49页 |
3.1 电影中的媒介意象 | 第35-38页 |
3.1.1 媒介意象的呈现方式 | 第35-36页 |
3.1.2 虚假空间中的真实情感 | 第36-38页 |
3.2 媒介地理学对人物化地理景观的作用 | 第38-45页 |
3.2.1 地方影像的生态建构 | 第38-41页 |
3.2.2 想象中的多种地理景观 | 第41-42页 |
3.2.3 地理景观的心理导向作用 | 第42-45页 |
3.3 媒介景观的“虚拟”形态 | 第45-49页 |
3.3.1 地方维度下的全球化视野 | 第45-47页 |
3.3.2 媒介塑造的景观社会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山河故人》中景观社会的更迭 | 第49-58页 |
4.1 电影中社会媒介化的格局 | 第49-52页 |
4.1.1 主体与表象构建的景观社会 | 第49-50页 |
4.1.2 影片中的景观社会意识形态 | 第50-52页 |
4.2 现实形态下景观社会的颠覆与重组 | 第52-56页 |
4.2.1 时空景观下的阶级化 | 第53-54页 |
4.2.2 弥散景观与综合景观的媒介现象 | 第54-56页 |
4.3 电影中的层叠景观化呈现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