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志大兵相声中的方言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奇志大兵相声概况 | 第8-11页 |
1.1.1 相声概述 | 第8-9页 |
1.1.2 奇志大兵的相声创作 | 第9-10页 |
1.1.3 奇志大兵相声与“怯口活”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3-14页 |
1.5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1.6 长沙方言音系 | 第15-17页 |
2 奇志大兵相声中方言应用的总体情况 | 第17-29页 |
2.1 方言要素的呈现特点 | 第17-24页 |
2.1.1 方言和普通话相得益彰 | 第17-19页 |
2.1.2 大量应用地方普通话 | 第19-21页 |
2.1.3 表现功能多样化 | 第21-24页 |
2.2 方言词语的呈现方式 | 第24-29页 |
2.2.1 单独呈现 | 第24-26页 |
2.2.2 与普通话同现 | 第26-29页 |
3 方言应用的策略和效果 | 第29-48页 |
3.1 方言语音的应用策略和效果 | 第29-33页 |
3.1.1 谐音 | 第29-31页 |
3.1.2 拟口 | 第31-32页 |
3.1.3 插口 | 第32-33页 |
3.2 方言词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 | 第33-48页 |
3.2.1 名词性方言词语的选用 | 第34-40页 |
3.2.2 动词性方言词语的选用 | 第40-43页 |
3.2.3 形容词性方言词语的选用 | 第43-48页 |
4 奇志大兵相声中方言应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 第48-55页 |
4.1 奇志大兵相声中方言应用的合理性 | 第48-52页 |
4.1.1 适应本土化的需要 | 第48-49页 |
4.1.2 符合相声“笑”的本质 | 第49-50页 |
4.1.3 反映和传播湖湘文化 | 第50-51页 |
4.1.4 保护和传承方言 | 第51-52页 |
4.2 奇志大兵相声中方言存在的局限性 | 第52-55页 |
4.2.1 不利于本土相声的对外传播 | 第52-53页 |
4.2.2 不利于相声文本的记录与保存 | 第53-55页 |
5 结语 | 第55-57页 |
5.1 论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第55-56页 |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6-57页 |
附录 奇志大兵相声《审贼》台词的方言语音标注 | 第57-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