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文献回顾 | 第18-34页 |
研究一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 第34-44页 |
1 方法 | 第34-36页 |
1.1 相关研究的选择及入排标准 | 第34-35页 |
1.2 定义及其标准化 | 第35-36页 |
1.3 数据提取 | 第36页 |
1.4 数据收集 | 第36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41页 |
2.1 纳入的研究 | 第36-38页 |
2.2 肿瘤反应、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 | 第38-41页 |
2.3 不良反应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研究二 EASL标准与改良RECIST标准评估索拉非尼联合经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可预测总生存 | 第44-55页 |
1 方法 | 第44-47页 |
1.1 患者群体 | 第44页 |
1.2 TACE方案 | 第44-45页 |
1.3 索拉非尼治疗 | 第45页 |
1.4 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 | 第45页 |
1.5 疗效判定 | 第45-46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52页 |
2.1 患者特点 | 第47-48页 |
2.2 各时间点的治疗详情 | 第48页 |
2.3 各时间点几种疗效评价标准间的比较 | 第48-49页 |
2.4 标准内一致性 | 第49-50页 |
2.5 各疗效范围相应总生存 | 第50页 |
2.6 完全缓解患者的再次划分 | 第50-51页 |
2.7 基于增强标准预测总生存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5页 |
研究三 甲胎蛋白反应是预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 第55-66页 |
1 方法 | 第55-57页 |
1.1 患者群体 | 第55-56页 |
1.2 治疗与随访 | 第56页 |
1.3 AFP评估 | 第56页 |
1.4 放射影像学评估及定义 | 第56页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56-57页 |
2 结果 | 第57-64页 |
2.1 患者特征及治疗 | 第57页 |
2.2 总生存分析 | 第57-58页 |
2.3 AFP反应组与AFP无反应组比较 | 第58-61页 |
2.4 AFP反应与放射学评估的相关性 | 第61-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研究四 索拉非尼相关的不良反应预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生存 | 第66-76页 |
1 方法 | 第66-67页 |
1.1 患者人群 | 第66页 |
1.2 数据收集、治疗、以及随访 | 第66-67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67页 |
2 结果 | 第67-74页 |
2.1 患者特点 | 第67-68页 |
2.2 治疗及药物调整情况 | 第68-69页 |
2.3 有或没有不良反应与生存的关系 | 第69-71页 |
2.4 中重度(CTCAE 2-3 级)不良反应与无不良反应或轻度不良反应(CTCAE0-1 级)对生存的影响 | 第71-73页 |
2.5 中重度(≥2 级)手足皮肤反应及其出现时间与总生存之间的关系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总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