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为艺术而艺术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成仿吾前期的文学批评活动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成仿吾“为艺术而艺术”文学观念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 第14-19页 |
一、表现说 | 第14-16页 |
二、同情说 | 第16-17页 |
三、超越说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成仿吾前期文学观念形成的原因 | 第19-22页 |
一、多元文化智慧的吸纳 | 第19-20页 |
二、自身性格特征的驱使 | 第20-21页 |
三、开放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成仿吾前期文学观念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为革命而艺术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成仿吾后期的文学批评活动 | 第24-27页 |
第二节 从以“良心论”为基点到对“阶级性”的认同 | 第27-30页 |
一、以“良心论”为基点的文学批评 | 第27-28页 |
二、从“边缘”走向“主流”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成仿吾后期文学观念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对成仿吾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 | 第33-43页 |
第一节 成仿吾后期文学观念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 | 第33-35页 |
一、受福本主义的影响 | 第33-34页 |
二、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 第34页 |
三、受梅山文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成仿吾角色转换的内在逻辑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成仿吾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贡献、影响及局限性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