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 第9-13页 |
| 一、非法证据的含义与范围 | 第9-10页 |
| (一)“非法证据”的含义 | 第9页 |
| (二)非法证据的类型 | 第9-10页 |
|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10-11页 |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价值与意义 | 第11-13页 |
| (一)保障刑事诉讼程序正义 | 第11-12页 |
| (二)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权 | 第12页 |
| (三)维护司法廉洁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13-21页 |
|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 第13页 |
| 二、举证责任分配理论 | 第13-15页 |
| (一)控方之举证责任分配 | 第13-15页 |
| (二)辩方之举证责任分配 | 第15页 |
|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立法及实践分析 | 第15-17页 |
| (一)我国举证责任的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 (二)我国举证责任的实践情况 | 第17页 |
| 四、域外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 | 第17-21页 |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举证责任分配考察 | 第17-18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举证责任分配考察 | 第18-20页 |
| (三)域外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法院排除违法证据的证明标准分析 | 第21-28页 |
|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 | 第21页 |
|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 (一)证明标准的两种观点 | 第22页 |
| (二)证明标准等级体系研究 | 第22-24页 |
|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立法及实践分析 | 第24-26页 |
| (一)我国证明标准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 (二)我国证明标准的实践情况 | 第25-26页 |
| 四、域外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研究 | 第26-28页 |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明标准考察 | 第26-27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明标准考察 | 第27页 |
| (三)域外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对非法证据排除之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反思与应对 | 第28-39页 |
|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的困境 | 第28-34页 |
| (一)非法证据范围界定模糊 | 第28-30页 |
| (二)证据合法性证明形式化痕迹明显 | 第30-32页 |
|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周密 | 第32-33页 |
|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设置不完善 | 第33页 |
| (五)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有瑕疵 | 第33-34页 |
| 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的对策 | 第34-39页 |
| (一)明确界定非法证据的范围 | 第34-36页 |
| (二)完善证据合法性证明方法 | 第36页 |
| (三)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36-37页 |
| (四)设定不同的证明标准 | 第37-38页 |
| (五)存疑时遵循有利被告原则 | 第38页 |
| (六)复杂疑难案件中参考“表见证明”的证明方式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