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平原县县乡中小学更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中小学校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有关新型城镇化与“初中进城”的现状研究第13页
    1.4 概念界定第13-14页
        1.4.1 新型城镇化第13-14页
        1.4.2 县乡中小学第14页
        1.4.3 “初中进城”第14页
        1.4.4 更新第14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5.2 研究的框架第15页
        1.5.3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1.6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2章 平原县教育发展历程第17-26页
    2.1 平原县县情第17-20页
        2.1.1 区位第17-18页
        2.1.2 名称、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第18页
        2.1.3 产业第18-19页
        2.1.4 地方文化第19-20页
    2.2 教育背景概述第20-25页
        2.2.1 生源的不均衡第20-22页
        2.2.2 师资的不均衡第22-23页
        2.2.3 校园的建设不均衡第23-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初中进城”模式第26-34页
    3.1 “初中进城”的产生第26-27页
    3.2 “初中进城”的条件第27-30页
        3.2.1 交通条件与方式的改善第27-28页
        3.2.2 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与经济承载能力的增强第28-29页
        3.2.3 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要求第29-30页
    3.3 新型城镇化与“初中进城”工程的关系第30页
    3.4 “初中进城”的特征第30-31页
    3.5 “初中进城”的影响第31-33页
        3.5.1 城市发展层面第31-32页
        3.5.2 校园规划设计角度第32-33页
    3.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中小学校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模式的更新研究第34-56页
    4.1 空间布点第34-39页
        4.1.1 选址第34-36页
        4.1.2 布局规划第36-39页
    4.2 功能设定第39-46页
        4.2.1 教学空间第39-43页
        4.2.2 生活服务空间第43-46页
    4.3 室外空间环境第46-55页
        4.3.1 廊空间第46-49页
        4.3.2 主入口空间第49-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实例分析第56-66页
    5.1 平原实验小学第56-59页
    5.2 平原中学第59-66页
        5.2.1 平原三中第59-62页
        5.2.2 平原五中第62-66页
第6章 结论第66-6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图表目录第71-75页
协助调研函第75-76页
附件第76-78页
后记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关系及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