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职业压力第12-13页
        1.1.1 职业压力的定义第12页
        1.1.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测量第12-13页
        1.1.3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第13页
    1.2 自悯第13-16页
        1.2.1 自悯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2 自悯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1.2.3 自悯的测量第15页
        1.2.4 自悯的功能第15-16页
        1.2.5 自悯的相关研究第16页
    1.3 职业倦怠第16-18页
        1.3.1 职业倦怠的定义第16-17页
        1.3.2 职业倦怠的测量第17页
        1.3.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4 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第18-20页
2 问题提出第20-24页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20-21页
        2.1.1 已有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问卷第20页
        2.1.2 国内自我怜悯研究群体单一第20-21页
    2.2 研究设计第21-24页
        2.2.1 研究内容第21页
        2.2.2 研究假设第21页
        2.2.3 研究意义第21-24页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的编制第24-34页
    3.1 研究目的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5-34页
        3.3.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初测问卷的编制第25页
        3.3.2 初测问卷测查结果的分析第25-31页
        3.3.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1-34页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特点第34-42页
    4.1 研究目的第34页
    4.2 研究方法第34-35页
    4.3 研究结果第35-42页
        4.3.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特点第35-38页
        4.3.2 高校辅导员自悯的特点第38-40页
        4.3.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第40-42页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第42-46页
    5.1 研究目的第42页
    5.2 研究方法第42页
    5.3 结果第42-46页
        5.3.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第42-43页
        5.3.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第43页
        5.3.3 自悯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效应分析第43-46页
6 分析与讨论第46-52页
    6.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的编制第46-47页
        6.1.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的结构第46页
        6.1.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46-47页
    6.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特点分析第47-48页
        6.2.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特点第47页
        6.2.2 高校辅导员自悯的特点第47-48页
        6.2.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第48页
    6.3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自悯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第48-49页
    6.4 建议第49-52页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7.1 不足第52页
    7.2 展望第52-54页
8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70页
后记第70-72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对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平原县县乡中小学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