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空间更新趋势 | 第17-35页 |
2.1 更新结合城市生态 | 第17-23页 |
2.1.1 尊重自然环境 | 第17页 |
2.1.2 提升环境品质 | 第17页 |
2.1.3 优化生态环境 | 第17-23页 |
2.2 更新结合城市精神 | 第23-28页 |
2.2.1 体现历史文化 | 第23-25页 |
2.2.2 展示地域风俗 | 第25页 |
2.2.3 融入城市肌理 | 第25-28页 |
2.3 更新结合城市活力 | 第28-29页 |
2.3.1 创造经济效益 | 第28页 |
2.3.2 打造场所精神 | 第28页 |
2.3.3 符合时代追求 | 第28-29页 |
2.4 更新结合城市功能 | 第29-35页 |
2.4.1 结合城市绿地系统 | 第29-30页 |
2.4.2 结合城市游憩交通 | 第30-31页 |
2.4.3 结合城市住区诉求 | 第31-32页 |
2.4.4 结合城市旅游发展 | 第32页 |
2.4.5 结合城市服务管理 | 第32-33页 |
2.4.6 结合城市防洪减灾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空间更新设计路径 | 第35-63页 |
3.1 空间形态与生境优化 | 第35-50页 |
3.1.1 滨水空间序列 | 第35-37页 |
3.1.2 滨水空间多元界面 | 第37-40页 |
3.1.3 滨水空间生境分析 | 第40-43页 |
3.1.4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 | 第43-50页 |
3.2 景观空间设计形态更新 | 第50-53页 |
3.2.1 景观空间视觉审美构成 | 第50页 |
3.2.2 景观空间体验感知 | 第50-51页 |
3.2.3 滨水空间景观要素 | 第51-53页 |
3.3 景观组成要素更新途径 | 第53-61页 |
3.3.1 水体水质 | 第53-55页 |
3.3.2 街道生态 | 第55-58页 |
3.3.3 桥梁码头 | 第58-59页 |
3.3.4 景观小品 | 第59-60页 |
3.3.5 空间绿化 | 第60页 |
3.3.6 驳岸水体 | 第60-61页 |
3.3.7 滨水建筑 | 第61页 |
3.4 文化更新与保护措施 | 第61-63页 |
3.4.1 滨水人文景观更新与保护 | 第61-62页 |
3.4.2 滨水文化建构筑物更新与保护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空间更新设计-以胡志明市THU THIEM区为例 | 第63-75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63-67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63页 |
4.1.2 自然状况 | 第63-67页 |
4.2 景观规划设计更新策略 | 第67页 |
4.3 景观空间更新构成分析与路径 | 第67-73页 |
4.3.1 结合地区开发的多样化驳岸生态设计 | 第69-70页 |
4.3.2 适应滨水景观的交通系统设计 | 第70-71页 |
4.3.3 亲水景观构筑物创新设计 | 第71-73页 |
4.4 结论 | 第73-75页 |
4.4.1 理论研究成果 | 第73页 |
4.4.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