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无线网状网的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SDN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1.2 SDN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2.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2.2 主要工作成果 | 第14页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SDN的基本架构和有关技术 | 第16-32页 |
2.1 SDN的基本架构及技术 | 第16-27页 |
2.1.1 SDN的定义和架构 | 第16-17页 |
2.1.2 OpenFlow协议 | 第17-22页 |
2.1.3 SDN的控制平面 | 第22-26页 |
2.1.4 SDN的数据平面 | 第26-27页 |
2.2 软件定义的无线网状网 | 第27-31页 |
2.2.1 无线网状网 | 第27-29页 |
2.2.2 软件定义的无线网状网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SDN的安全问题及有关对策 | 第32-41页 |
3.1 SDN的安全问题 | 第32-35页 |
3.1.1 控制平面的安全问题 | 第32-35页 |
3.1.2 数据平面及应用平面的安全问题 | 第35页 |
3.2 SDN的安全策略 | 第35-40页 |
3.2.1 系统内部逻辑问题的处理 | 第36页 |
3.2.2 认证机制 | 第36-37页 |
3.2.3 多控制器的安全 | 第37-38页 |
3.2.4 控制器内安全模块的植入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wmSDN安全策略 | 第41-57页 |
4.1 wmSDN认证机制 | 第41-42页 |
4.2 wmSDN多控制器安全 | 第42-44页 |
4.3 wmSDN的防DDoS攻击模块 | 第44-56页 |
4.3.1 实验模型 | 第45-46页 |
4.3.2 Pyretic介绍 | 第46-47页 |
4.3.3 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 | 第47-49页 |
4.3.4 防火墙模块 | 第49-51页 |
4.3.5 识别模块 | 第51-55页 |
4.3.6 防DDoS攻击模块工作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7-66页 |
5.1 实验平台 | 第57-61页 |
5.1.1 NS3介绍 | 第57-58页 |
5.1.2 CORE介绍 | 第58-59页 |
5.1.3 wmSDN开源仿真环境介绍 | 第59-61页 |
5.2 防DDoS攻击模块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1-65页 |
5.2.1 实验拓扑 | 第61-62页 |
5.2.2 防火墙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2-63页 |
5.2.3 神经网络训练结果 | 第63-64页 |
5.2.4 防DDoS攻击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6.2 进一步工作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英文缩写检索表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