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连续管压裂作业简介 | 第10-11页 |
1.3 冲蚀磨损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1.4.4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冲蚀磨损及剩余寿命理论 | 第15-29页 |
2.1 冲蚀磨损 | 第15-16页 |
2.2 冲蚀理论模型 | 第16-19页 |
2.2.1 微切削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变形磨损理论 | 第17页 |
2.2.3 挤压锻造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冲蚀脱层理论 | 第18页 |
2.2.5 弹塑性压痕破裂理论 | 第18-19页 |
2.3 冲蚀磨损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2.3.1 冲蚀粒子冲击角 | 第19-20页 |
2.3.2 冲蚀粒子形状 | 第20页 |
2.3.3 冲蚀粒子粒度 | 第20-22页 |
2.3.4 冲蚀粒子冲击速度 | 第22-23页 |
2.4 连续管剩余寿命理论 | 第23-28页 |
2.4.1 连续管壁厚损失模型 | 第23-26页 |
2.4.2 连续管剩余使用寿命模型 | 第26-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连续管加砂压裂冲蚀磨损及剩余寿命研究 | 第29-44页 |
3.1 连续管加砂水力压裂冲蚀磨损几何模型 | 第30-31页 |
3.2 控制方程及数值模型 | 第31-33页 |
3.2.1 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3.2.2 砂砾运动方程 | 第32页 |
3.2.3 连续管管壁冲蚀磨损模型 | 第32-33页 |
3.3 网格生成及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3.3.1 网格生成 | 第33-34页 |
3.3.2 边界条件 | 第34页 |
3.4 模型验证 | 第34-37页 |
3.5 影响连续管内壁冲蚀磨损敏感参数分析 | 第37-43页 |
3.5.1 连续管弯曲度对其冲蚀影响 | 第37-39页 |
3.5.2 压裂液排量对连续管内壁冲蚀磨损影响 | 第39-40页 |
3.5.3 固体颗粒粒度对连续管内壁冲蚀磨损影响 | 第40-41页 |
3.5.4 质量流量对连续管冲蚀磨损影响 | 第41-42页 |
3.5.5 压裂液粘度对连续管内壁冲蚀磨损影响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环空加砂水力压裂连续管冲蚀磨损研究 | 第44-60页 |
4.1 连续管外壁冲蚀几何模型 | 第44-46页 |
4.2 环空计算域网格生成 | 第46-47页 |
4.3 环空加砂压裂中连续管冲蚀的边界条件 | 第47页 |
4.4 影响连续管外壁冲蚀磨损因素分析 | 第47-54页 |
4.4.1 正弦弯管与直管冲蚀对比 | 第47-50页 |
4.4.2 质量流量对连续管外壁冲蚀影响 | 第50-51页 |
4.4.3 固体颗粒粒度对连续管外壁冲蚀影响 | 第51-52页 |
4.4.4 压裂液排量对连续管外壁冲蚀影响 | 第52-53页 |
4.4.5 压裂液粘度对连续管外壁冲蚀规律影响 | 第53-54页 |
4.5 基于流固耦合的(振动工况下)连续管冲蚀磨损相关理论 | 第54-56页 |
4.5.1 流固耦合简介 | 第55页 |
4.5.2 动网格及UDF简介 | 第55-56页 |
4.6 振动状况下连续管冲蚀磨损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4.7 振动状况下连续管冲蚀磨损规律分析 | 第57-59页 |
4.7.1 振动频率对连续管冲蚀磨损影响 | 第57-58页 |
4.7.2 振幅对连续管冲蚀磨损影响 | 第58-59页 |
4.8 结论 | 第59-60页 |
第5章 含缺陷连续管冲蚀磨损及主因次分析 | 第60-76页 |
5.1 含缺陷连续管冲蚀磨损几何模型 | 第60-62页 |
5.2 网格生成及边界条件 | 第62-63页 |
5.3 缺陷参数对含缺陷连续管冲蚀影响分析 | 第63-68页 |
5.3.1 周向均布缺陷数量对含缺陷连续管冲蚀影响 | 第63-65页 |
5.3.2 缺陷深度对含缺陷连续管冲蚀影响 | 第65-66页 |
5.3.3 缺陷宽度对含缺陷连续管冲蚀影响 | 第66-67页 |
5.3.4 缺陷长度对含缺陷连续管冲蚀影响 | 第67-68页 |
5.4 含缺陷连续管冲蚀磨损主因次分析 | 第68-74页 |
5.4.1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第68-69页 |
5.4.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9-70页 |
5.4.3 正交直观分析 | 第70-73页 |
5.4.4 正交方差分析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