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24页 |
| 1.1 手性药物的研究及其进展 | 第8-11页 |
| 1.1.1 手性和手性药物的存在 | 第8-9页 |
| 1.1.2 手性药物研究 | 第9-11页 |
| 1.2 开发手性药物的方法 | 第11-12页 |
| 1.2.1 天然手性药物 | 第11页 |
| 1.2.2 人为干扰合成手性药物 | 第11-12页 |
| 1.3 手性药物拆分 | 第12-17页 |
| 1.3.1 结晶拆分 | 第12-13页 |
| 1.3.2 化学拆分法 | 第13页 |
| 1.3.3 生物(酶)拆分法 | 第13-14页 |
| 1.3.4 膜拆分法 | 第14页 |
| 1.3.5 色谱分离法 | 第14-15页 |
| 1.3.6 萃取拆分法 | 第15页 |
| 1.3.7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CMPA ) | 第15-17页 |
| 1.4 手性分离的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 1.5 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CMPA )特点 | 第20-21页 |
| 1.6 环糊精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1.7 手性药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 第22-24页 |
| 2 头孢羟氨苄对映体拆分的研究 | 第24-30页 |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 2.2 拆分头孢羟氨苄对映体的色谱条件 | 第25页 |
| 2.3 流动相中手性添加剂种类对分离的影响 | 第25-26页 |
| 2.4 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对保留时间的影响 | 第26-27页 |
| 2.5 流动相的配比对分离的影响 | 第27页 |
| 2.6 手性添加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27-28页 |
| 2.7 流动相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8 流动相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 第29页 |
| 2.9 方法的重复性 | 第29-30页 |
| 3 盐酸美西律对映体拆分的研究 | 第30-36页 |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 3.2 pH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 3.3 流动相的配制 | 第31页 |
| 3.4 β-CD二次重结晶 | 第31-32页 |
| 3.5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 3.6 色谱分离条件 | 第32页 |
| 3.7 盐酸美西律对映体拆分的研究 | 第32-36页 |
| 3.7.1 手性添加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 3.7.2 手性添加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7.3 流动相种类与用量对分离的影响 | 第34页 |
| 3.7.4 流动相的pH值对分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7.5 流速对分离选择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3.7.6 方法的重复性 | 第35-36页 |
| 4 盐酸辛弗林对映体拆分的研究 | 第36-44页 |
| 4.1 盐酸辛弗林 | 第36-37页 |
| 4.1.1 药理作用 | 第36页 |
| 4.1.2 应用领域 | 第36-37页 |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 4.3 溶液配制 | 第37页 |
| 4.4 样品配制 | 第37-38页 |
| 4.5 pH值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 4.6 流动相的配制 | 第38页 |
| 4.7 β-CD二次重结晶 | 第38页 |
| 4.8 色谱分离实验 | 第38-39页 |
| 4.8.1 拆分盐酸辛弗林对映体的色谱条件 | 第38页 |
| 4.8.2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 4.9 辛弗林对映体拆分的研究 | 第39-44页 |
| 4.9.1 手性添加剂的选择 | 第39-40页 |
| 4.9.2 有机修饰剂种类与用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9.3 手性选择剂浓度与分离度的关系 | 第41-42页 |
| 4.9.4 流动相的pH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2页 |
| 4.9.5 流速对分离选择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9.6 方法的重复性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