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的科学意义 | 第11页 |
| 1.2 选题的应用前景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1.3.1 镜场跟踪控制方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2 镜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3 镜场集热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车载式可折叠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场设计 | 第19-34页 |
| 2.1 设计任务及要求 | 第19-20页 |
| 2.2 车载式可折叠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 2.3 折叠镜场的机构设计 | 第23-28页 |
| 2.3.1 折叠机构运动分析 | 第23-25页 |
| 2.3.2 折叠机构受力分析 | 第25-27页 |
| 2.3.3 气动系统的设计 | 第27-28页 |
| 2.4 传动模块的设计 | 第28-30页 |
| 2.4.1 动力装置的设计 | 第29页 |
| 2.4.2 传动结构的设计 | 第29-30页 |
| 2.5 集热器模块的设计 | 第30-32页 |
| 2.6 折叠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2-3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车载式可折叠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场参数优化 | 第34-50页 |
| 3.1 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场的建立 | 第34-37页 |
| 3.1.1 镜场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3.1.2 镜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 第36-37页 |
| 3.2 阴影与遮挡的分析 | 第37-39页 |
| 3.2.1 阴影分析 | 第38页 |
| 3.2.2 遮挡分析 | 第38-39页 |
| 3.3 车载式折叠镜场参数优化 | 第39-43页 |
| 3.3.1 车载镜场物理模型 | 第39-40页 |
| 3.3.2 镜元宽度 | 第40页 |
| 3.3.3 镜元数 | 第40-41页 |
| 3.3.4 集热器高度以及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 | 第41-42页 |
| 3.3.5 镜场全局变量优化 | 第42-43页 |
| 3.4 Tracepro光学仿真模拟 | 第43-49页 |
| 3.4.1 镜场光学仿真 | 第44-46页 |
| 3.4.2 正交试验 | 第46-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集热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 4.1 CPC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 第50-51页 |
| 4.2 CPC聚光器数学模型分析 | 第51-52页 |
| 4.3 光学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 4.4 基于CPC二次聚光器的真空管集热模型 | 第54-56页 |
| 4.5 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集热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56-62页 |
| 4.5.1 Fluent仿真物理模型的确定 | 第56-57页 |
| 4.5.2 Fluent仿真模型参数 | 第57-58页 |
| 4.5.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8-59页 |
| 4.5.4 网格划分与求解模型 | 第59页 |
| 4.5.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集热性能实验研究 | 第63-72页 |
|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63-65页 |
| 5.2 聚光镜场光照强度的测定 | 第65-68页 |
| 5.3 集热器空晒性能测定 | 第68-69页 |
| 5.4 系统平均效率 | 第69-7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总结展望 | 第72-74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