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0-15页 |
1.3.1 碳交易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公司碳交易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3 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对碳排放成本影响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4 国外碳交易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5 碳配额分配及低碳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2.1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2.1.1 低碳经济定义与内涵 | 第17-18页 |
2.1.2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内涵 | 第18-19页 |
2.2 能源环境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SJN公司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23-43页 |
3.1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情况 | 第23-25页 |
3.1.1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效显著 | 第23-24页 |
3.1.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 第24-25页 |
3.1.3 碳排放管控新常态对集团中长期发展的影响 | 第25页 |
3.2 SJN公司碳排放结构及规模 | 第25-35页 |
3.2.1 各业务板块排放总量分析 | 第27-29页 |
3.2.2 燃煤纯发电机组碳排放情况 | 第29-35页 |
3.3 SJN公司新能源规模 | 第35-36页 |
3.4 SJN公司是碳配额的购买方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4章 降低碳排放成本的应对策略 | 第43-57页 |
4.1 能源行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 | 第43-53页 |
4.1.1 国外典型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 | 第43-45页 |
4.1.2 国内典型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策略 | 第45-52页 |
4.1.3 央企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特点 | 第52-53页 |
4.2 降低碳排放成本可选策略 | 第53-55页 |
4.2.1 提高技术降低碳排放成本 | 第53-54页 |
4.2.2 投资新能源增加碳交易收入 | 第54-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SJN公司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 | 第57-71页 |
5.1 重点降低火电板块碳排放成本 | 第57-63页 |
5.1.1 直接路径是改造既有发电机组 | 第57-59页 |
5.1.2 间接路径是可再生能源替代 | 第59-60页 |
5.1.3 外部路径是参与碳交易市场 | 第60-61页 |
5.1.4 潜在路径是研发实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第61页 |
5.1.5 降低碳排放成本策略可行分析 | 第61-63页 |
5.2 建立碳排放管控指标 | 第63-64页 |
5.2.1 将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 第63页 |
5.2.2 将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作为电力板块约束性指标 | 第63-64页 |
5.2.3 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引导性指标 | 第64页 |
5.2.4 研究制定集团碳排放峰值目标 | 第64页 |
5.3 推进核定自愿减排量开发 | 第64-67页 |
5.3.1 光伏类可再生能源 | 第65页 |
5.3.2 风电类可再生能源 | 第65-66页 |
5.3.3 水资源类可再生能源 | 第66页 |
5.3.4 其他可再生能源 | 第66-67页 |
5.4 建立SJN碳资产管理公司 | 第67-70页 |
5.4.1 统一碳排放核算 | 第67-68页 |
5.4.2 统一核定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 第68页 |
5.4.3 统一碳配额申请 | 第68-69页 |
5.4.4 统一碳资产调配 | 第69页 |
5.4.5 统一碳资产交易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