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2.1 交叉职能项目团队与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2 社会资本视角下团队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3 社会资本理论在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4 基于知识领导力的个体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2.5 跨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实施方式研究综述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2-4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41页 |
3.2.1 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定性研究 | 第33-36页 |
3.2.2 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 | 第36-41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团队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44-46页 |
4.2.1 互动机制与知识整合 | 第44-45页 |
4.2.2 信任机制与知识整合 | 第45页 |
4.2.3 认知机制与知识整合 | 第45-46页 |
4.3 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对知识整合作用机理的半结构化访谈 | 第46-52页 |
4.3.1 半结构化访谈数据的收集 | 第46-48页 |
4.3.2 半结构化访谈数据的分析 | 第48页 |
4.3.3 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4 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对知识整合作用效应的问卷调查 | 第52-55页 |
4.4.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52-53页 |
4.4.2 样本和数据的收集 | 第53页 |
4.4.3 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3-54页 |
4.4.4 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4.4.5 回归分析 | 第55页 |
4.5 讨论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基于知识领导力的个体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研究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59-61页 |
5.2.1 知识领导力与知识共享 | 第59-60页 |
5.2.2 知识领导力与社会资本 | 第60页 |
5.2.3 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 | 第60-61页 |
5.2.4 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 第61页 |
5.3 社会资本中介效应的问卷调查 | 第61-67页 |
5.3.1 样本和数据的收集 | 第61-62页 |
5.3.2 变量选取 | 第62-64页 |
5.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64-66页 |
5.3.4 相关性分析 | 第66页 |
5.3.5 回归分析 | 第66-67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5 讨论 | 第68-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跨层次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实施方式研究 | 第70-81页 |
6.1 引言 | 第70-71页 |
6.2 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71-74页 |
6.2.1 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与知识共享 | 第71-72页 |
6.2.2 非正式知识治理机制与关系嵌入 | 第72页 |
6.2.3 关系嵌入与知识共享 | 第72-73页 |
6.2.4 关系嵌入的中介作用 | 第73-74页 |
6.3 关系嵌入中介效应的问卷调查 | 第74-75页 |
6.3.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74页 |
6.3.2 样本和数据的收集 | 第74-75页 |
6.4 假设检验 | 第75-79页 |
6.4.1 相关性分析 | 第77页 |
6.4.2 回归分析 | 第77-78页 |
6.4.3 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6.5 讨论 | 第7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