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伊通盆地烃源岩评价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0页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第一章 区域概况第10-18页
    1.1 区域构造位置第10页
    1.2 盆地演化阶段第10-12页
    1.3 地层划分与地层岩性特征第12-15页
    1.4 勘探现状第15-16页
    1.5 盆地沉积特征第16-18页
第二章 烃源岩定性评价第18-46页
    2.1 暗色泥岩的发育与分布第18-24页
        2.1.1 双阳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18-21页
        2.1.2 奢岭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21-22页
        2.1.3 永吉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22-24页
        2.1.4 暗色泥岩发育对比第24页
    2.2 有机质丰度第24-33页
        2.2.1 莫里青断陷有机质丰度第24-27页
        2.2.2 鹿乡断陷有机质丰度第27-30页
        2.2.3 岔路河断陷有机质丰度第30-33页
    2.3 有机质类型第33-37页
        2.3.1 利用干酪根显微组分判断有机质类型第33-36页
        2.3.2 岩石热解法判断有机质类型第36-37页
    2.4 有机质成熟度第37-46页
        2.4.1 R_o与深度关系第38-39页
        2.4.2 成熟度分布第39-46页
第三章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第46-62页
    3.1 伊通盆地总体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第46-49页
        3.1.1 油气的物性与分布第46页
        3.1.2 原油饱和烃色谱第46-48页
        3.1.3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第48-49页
    3.2 莫里青断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初步分析第49-53页
        3.2.1 油气的物性与分布第49-52页
        3.2.2 饱和烃气相色谱第52页
        3.2.3 甾萜类化合物第52-53页
        3.2.4 单体烃同位素第53页
    3.3 鹿乡断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初步分析第53-58页
        3.3.1 原油物性第54-56页
        3.3.2 饱和烃色谱第56页
        3.3.3 甾萜类化合物第56-57页
        3.3.4 芳香烃色谱第57页
        3.3.5 单体烃同位素第57-58页
    3.4 岔路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初步分析第58-62页
        3.4.1 原油物性分析第58-59页
        3.4.2 饱和烃色谱分析第59-60页
        3.4.3 甾萜类化合物第60-61页
        3.4.4 芳香烃色谱第61-62页
第四章 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及生排烃门限第62-72页
    4.1 埋藏史分析第62-63页
    4.2 热史分析第63-66页
    4.3 生排烃门限第66-70页
    4.4 生烃史分析第70-72页
第五章 有利区带预测第72-78页
    5.1 莫里青断陷第72-74页
    5.2 鹿乡断陷第74-75页
    5.3 岔路河断陷第75-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欢喜岭油田杜813块油藏精细描述
下一篇:火驱尾气管网冻堵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