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光本性的理论论文--量子光学论文

非均匀展宽介质中电磁感应透明到Aulter-Townes分裂渡越及光的传播特性研究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目录第15-28页
第一章 绪论第28-46页
    1.1 引言第28-29页
    1.2 电磁感应透明与Autler-Twones分裂及其研究进展第29-36页
        1.2.1 电磁感应透明第29-35页
        1.2.2 Autler-Twones分裂第35-36页
    1.3 量子干涉效应光谱分解法及其研究进展第36-40页
    1.4 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干控制及其研究进展第40-43页
    1.5 论文结构第43-46页
第二章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及电介质-负折射率超颖材料界面的电场模式分析第46-68页
    2.1 光与共振介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第46-52页
        2.1.1 光与冷原子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第46-50页
        2.1.2 EIT效应及光的线性传播特性第50-52页
    2.2 量子干涉效应分析和光谱分解法第52-57页
    2.3 渐近分析方法和光在共振介质系统中的非线性传播第57-62页
    2.4 电介质-负折射率超颖材料界面电场模式及本征色散关系分析第62-66页
    2.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三章 非均匀展宽开放Λ型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及超慢光孤子第68-88页
    3.1 引言第68-69页
    3.2 开放Λ型分子系统模型第69-72页
    3.3 线性传播特性研究第72-84页
        3.3.1 系统初始状态及线性解第72-73页
        3.3.2 控制光探测光同向传播热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第73-79页
        3.3.3 控制光探测光反向传播热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第79-82页
        3.3.4 冷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及各系统间量子干涉的比较第82-84页
    3.4 非线性脉冲传播特性研究第84-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非均匀展宽开放V型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第88-108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开放V型分子系统模型及其线性解第89-92页
        4.2.1 模型介绍第89-91页
        4.2.2 系统的线性解第91-92页
    4.3 热分子系统中量子干涉特性分析第92-103页
        4.3.1 探测光控制光同向传播构型系统第93-99页
        4.3.2 控制光探测光反向传播构型系统第99-103页
    4.4 冷分子系统及各系统间量子干涉的比较第103-105页
    4.5 V型系统中饱和吸收和光学烧孔的作用第105-107页
    4.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非均匀展宽开放梯型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第108-126页
    5.1 引言第108-109页
    5.2 开放梯型系统模型第109-111页
    5.3 梯形-Ⅰ型系统中的量子干涉特性分析第111-119页
        5.3.1 线性色散关系第111-112页
        5.3.2 热铷原子气体中的EIT-ATS渡越第112-116页
        5.3.3 热分子气体中的EIT-ATS渡越第116-118页
        5.3.4 热里德堡原子气体中的EIT第118-119页
    5.4 梯形-Ⅱ型系统中的量子干涉特性分析第119-124页
        5.4.1 线性色散关系第120页
        5.4.2 热钠原子气体中的EIT-ATS渡越第120-123页
        5.4.3 微波诱导透明中的量子干涉第123-124页
    5.5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六章 利用相干粒子数振荡实现快光表面极化激元孤子第126-140页
    6.1 引言第126-127页
    6.2 模型介绍第127-131页
    6.3 相干粒子数振荡机制线性超快表面极化激元第131-134页
        6.3.1 初始状态第131-132页
        6.3.2 相干粒子数振荡机制表面极化激元的线性色散关系第132-134页
    6.4 相干粒子数振荡机制的巨克尔效应及表面极化激元孤子第134-139页
    6.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七章 利用主动拉曼增益实现(2+1)维表面极化激元孤子第140-152页
    7.1 引言第140-141页
    7.2 模型介绍第141-143页
    7.3 主动拉曼增益机制表面极化激元的线性传播特性第143-145页
    7.4 主动拉曼增益机制表面极化激元的非线性传播特性第145-148页
        7.4.1 非线性包络方程和巨克尔效应第145-147页
        7.4.2 快光表面极化激元孤子第147-148页
    7.5 (2+1)维快光表面极化激元孤子第148-150页
    7.6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52-156页
    8.1 研究工作总结第152-154页
    8.2 拟开展的进一步工作第154-156页
附录A 第三章中一些表达式的具体形式第156-158页
    A.1 η_j,A_(j±),及δ_(j±)的具体表达式第156页
    A.2 MB方程组二阶解的具体表达式第156-158页
附录B 第四章中一些系数的具体表达式第158-160页
    B.1 同向传播构型系统α,A_(j±),及δ_(j±)的具体表达式第158页
    B.2 反向传播构型系统α,A_(j±),及δ_(j±)的具体表达式第158-160页
附录C 第五章中波数比x=-1的梯形-Ⅱ型系统谱分解第160-162页
附录D 第六章中一些表达式的具体形式第162-164页
    D.1 A和B的具体形式第162页
    D.2 各阶M~((l)),N~((l))及P~((l))的具体表达式第162页
    D.3 部分二阶解的具体表达式第162-164页
附录E 第七章中一些表达式的具体形式第164-166页
    E.1 相互作用表象下的Bloch方程第164页
    E.2 线性解有关系数的具体表达式第164-165页
    E.3 二阶解的具体表达式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5-186页
致谢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指数积的youbot机械臂运动学参数辨识研究
下一篇:基于节点兴趣的非结构化P2P网络搜索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