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人体热舒适性研究 | 第14-18页 |
1.2.2 地铁系统空气品质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3 地铁系统通风状况与车厢内气流组织研究 | 第20-2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2章 人体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研究的理论概述 | 第25-39页 |
2.1 人体热舒适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2.1.1 人体热平衡模型 | 第25-26页 |
2.1.2 舒适性方程 | 第26页 |
2.1.3 环境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 第26-30页 |
2.2 室内空气品质理论概述 | 第30-33页 |
2.3 地铁车厢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 第33-37页 |
2.3.1 地铁车厢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2.3.2 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 第35页 |
2.3.3 国内外相关技术规定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地铁车厢内冬季热环境参数现场实测与分析 | 第39-57页 |
3.1 上海地铁概况 | 第39-41页 |
3.1.1 总体概况 | 第39-41页 |
3.1.2 主要车型 | 第41页 |
3.1.3 送回风、排风类型及布置 | 第41页 |
3.2 地铁车厢内环境实测设备及实测背景 | 第41-45页 |
3.2.1 测试仪器设备 | 第41-44页 |
3.2.2 实测的对象 | 第44页 |
3.2.3 测试方法与实施 | 第44-45页 |
3.3 车厢热环境实测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3.3.1 地铁3号线实测情况及其分析 | 第45-50页 |
3.3.2 地铁9号线实测情况及其分析 | 第50-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地铁车厢内冬季热舒适性主观评价调查与分析 | 第57-77页 |
4.1 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57-58页 |
4.2 受访乘客的基本信息 | 第58-61页 |
4.3 车厢内热舒适性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第61-72页 |
4.3.1 受访乘客的普遍感受 | 第61-64页 |
4.3.2 热中性温度分析 | 第64-68页 |
4.3.3 期望温度分析 | 第68-70页 |
4.3.4 热接受率分析 | 第70-71页 |
4.3.5 综合分析 | 第71-72页 |
4.4 热舒适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5章 地铁车厢内冬季空气品质主观评价调查及分析 | 第77-87页 |
5.1 车厢内受访乘客主观感受 | 第77-82页 |
5.2 车厢内病态建筑综合症与热舒适的关联性 | 第82-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总结 | 第87-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A | 第95-97页 |
附录B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