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第7-12页 |
1.1.1 抗HIV病毒的人体免疫 | 第8-10页 |
1.1.2 抗噬菌体病毒的细菌免疫 | 第10-12页 |
1.2 免疫系统下的病毒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HIV病毒 | 第13页 |
1.2.2 噬菌体病毒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具有饱和免疫作用的HIV病毒动力学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3 模型的分析 | 第21-27页 |
2.3.1 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 | 第21-22页 |
2.3.2 基本再生数和平衡点 | 第22-23页 |
2.3.3 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23-27页 |
2.4 数值模拟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培养皿中考虑CRISPR/Cas免疫系统的噬菌体模型分析 | 第31-51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 模型的数学分析 | 第33-46页 |
3.3.1 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 | 第33-34页 |
3.3.2 无感染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第34-37页 |
3.3.3 感染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第37-39页 |
3.3.4 共存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39-43页 |
3.3.5 完全CRISPR/Cas免疫作用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 第43-46页 |
3.4 数值模拟 | 第46-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3.6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