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交易模式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式的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因素 | 第17-22页 |
2.2.1 电动汽车的数量 | 第17-18页 |
2.2.2 电动汽车的类型 | 第18页 |
2.2.3 电动汽车日行驶里程 | 第18-19页 |
2.2.4 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 | 第19-20页 |
2.2.5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 第20-21页 |
2.2.6 电动汽车的电池特性 | 第21-22页 |
2.3 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及技术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政策层面分析 | 第22-23页 |
2.3.2 技术层面分析 | 第23-24页 |
2.4 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 | 第24-25页 |
2.4.1 单向无序的VOG模式 | 第24页 |
2.4.2 单向有序的TC和V1G模式 | 第24-25页 |
2.4.3 双向有序的V2G模式 | 第25页 |
2.4.4 换电模式 | 第25页 |
2.5 大量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模式 | 第25-28页 |
2.5.1 集中调度模式 | 第26-27页 |
2.5.2 引导调度模式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动态电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模式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9-30页 |
3.3 模型描述 | 第30-32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30-31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3.3.3 模型离散化 | 第32页 |
3.4 模型的改进 | 第32-35页 |
3.4.1 改进模型的目标函数 | 第32-34页 |
3.4.2 改进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34-35页 |
3.4.3 模型的算法流程 | 第35页 |
3.5 模型算例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分段竞价环境下基于负荷率的实时电价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分段竞价的电力市场 | 第39-44页 |
4.2.1 分段竞价的市场运作方式 | 第41-43页 |
4.2.2 分段竞价的特点 | 第43-44页 |
4.3 基于负荷率的实时电价 | 第44-50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44-45页 |
4.3.2 电价机制介绍 | 第45-46页 |
4.3.4 电价的形成过程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交易模式 | 第51-75页 |
5.1 引言 | 第51-52页 |
5.2 风电模型 | 第52-53页 |
5.3 交易模式整体框架 | 第53-56页 |
5.3.1 模式的简介 | 第54页 |
5.3.2 模式的流程 | 第54-56页 |
5.4 场景分析 | 第56-74页 |
5.4.1 场景描述 | 第56-58页 |
5.4.2 仿真结果 | 第58-73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 第81-83页 |
附录B | 第83-86页 |
附录C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