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指导思想 | 第14-48页 |
1.1 固定化酶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2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5-20页 |
1.2.1 共沉淀法 | 第16-17页 |
1.2.2 热分解法 | 第17-18页 |
1.2.3 微乳液法 | 第18-19页 |
1.2.4 溶剂热法 | 第19-20页 |
1.3 磁性纳米粒子的功能化 | 第20-31页 |
1.3.1 有机小分子功能化 | 第20-25页 |
1.3.1.1 硅 | 第20-22页 |
1.3.1.2 邻苯二酚型配位 | 第22-23页 |
1.3.1.3 羧基化改性 | 第23-24页 |
1.3.1.4 磷酸化改性 | 第24-25页 |
1.3.2 无机材料功能化 | 第25-28页 |
1.3.2.1 碳包裹 | 第25-26页 |
1.3.2.2 二氧化硅包裹 | 第26-27页 |
1.3.2.3 金包裹 | 第27-28页 |
1.3.3 有机分子包裹 | 第28-31页 |
1.3.3.1 表面活性剂 | 第29页 |
1.3.3.2 聚合物 | 第29-31页 |
1.4 功能化MNPs固定化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1.4.1 共价固定化法 | 第32-34页 |
1.4.2 物理固定化法 | 第34-36页 |
1.5 选题指导思想及研究意义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第二章 氨基功能化的GO-CS-Fe_3O_4的制备及其固定化酶研究 | 第48-68页 |
2.1 引言 | 第48-4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9-53页 |
2.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4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2.2.3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以及纯化 | 第50页 |
2.2.4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GO-CS)复合物的制备 | 第50页 |
2.2.5 磁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GO-CS-Fe_3O_4)复合物的制备 | 第50-51页 |
2.2.6 用戊二醛(GA)或金属螯合配体对GO-CS-Fe_3O_4复合物进行修饰 | 第51页 |
2.2.7 固定化脂肪酶 | 第51-52页 |
2.2.8 脂肪酶活力测定 | 第52-53页 |
2.2.9 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53页 |
2.2.9.1 pH和温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53页 |
2.2.9.2 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 第5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3-64页 |
2.3.1 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53-60页 |
2.3.2 固定化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 第60-62页 |
2.3.3 固定化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62-64页 |
2.3.3.1 催化反应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 | 第62页 |
2.3.3.2 热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 | 第62-64页 |
2.4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三章 层层自组装构建新型壳聚糖/糖化酶多层包裹的磁性微球 | 第68-83页 |
3.1 前言 | 第68-6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3.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6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3.2.3 醛基功能化的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9-70页 |
3.2.4 磁性壳聚糖/糖化酶多层包裹的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70-71页 |
3.2.5 糖化酶活力测定 | 第71页 |
3.2.6 固定化酶的性质 | 第71-72页 |
3.2.6.1 pH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3.2.6.2 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 第7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72-79页 |
3.3.1 磁性壳聚糖/糖化酶多层包裹的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72-75页 |
3.3.2 双分子膜层数对Fe_3O_4@(CS/GA)_n活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3 Fe_3O_4@(CS/GA)_5的催化性质 | 第76-79页 |
3.3.3.1 催化反应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 | 第76-77页 |
3.3.3.2 热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 | 第77-79页 |
3.4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功能化磁性聚苯乙烯的制备及其可逆固定化酶研究 | 第83-98页 |
4.1 引言 | 第83-8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4-87页 |
4.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8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84页 |
4.2.3 制备聚苯乙烯微球(PS) | 第84页 |
4.2.4 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功能化 | 第84-85页 |
4.2.4.1 聚苯乙烯微球的乙酰化 | 第84-85页 |
4.2.4.2 二乙醇胺(DEA)的化学改性 | 第85页 |
4.2.4.3 聚苯乙烯微球的二次乙酰化 | 第85页 |
4.2.5 三种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 第85页 |
4.2.6 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 第85-86页 |
4.2.7 固定化糖化酶的制备 | 第86页 |
4.2.8 酶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86页 |
4.2.9 载体的再生性研究 | 第86-8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87-95页 |
4.3.1 磁性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87-92页 |
4.3.2 固定化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 第92页 |
4.3.3 固定化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92-95页 |
4.3.3.1 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最佳pH值 | 第92-93页 |
4.3.3.2 热稳定性 | 第93-94页 |
4.3.3.3 载体的再生重复使用性 | 第94-95页 |
4.4 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五章 介孔MCNCs的制备及其固定化酶研究 | 第98-114页 |
5.1 引言 | 第98-9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9-101页 |
5.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9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99页 |
5.2.3 制备羧基功能化介孔MCNCs | 第99页 |
5.2.4 介孔MCNCs的氨基功能化 | 第99页 |
5.2.5 氨基功能化介孔MCNCs固定化糖化酶的制备 | 第99-100页 |
5.2.6 羧基功能化介孔MCNCs固定化糖化酶的制备 | 第100页 |
5.2.7 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100-10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101-110页 |
5.3.1 介孔MCNCs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1-106页 |
5.3.2 固定化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 第106-107页 |
5.3.4 固定化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107-110页 |
5.3.4.1 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 | 第107-109页 |
5.3.4.2 热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 | 第109-110页 |
5.4 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第六章 温度敏感型磁性聚合物微囊的制备及其固定化酶研究 | 第114-128页 |
6.1 引言 | 第114-115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5-117页 |
6.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115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115页 |
6.2.3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15页 |
6.2.4 磁性Fe_3O_4@SiO_2微球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 第115-116页 |
6.2.5 磁性Fe_3O_4@SiO_2@PNIPAM微球的制备 | 第116页 |
6.2.6 磁性Fe_3O_4@PNIPAM微囊的制备 | 第116页 |
6.2.7 固定化脂肪酶及活力的测定 | 第116页 |
6.2.8 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116页 |
6.2.9 固定化酶中酶的释放实验 | 第116页 |
6.2.10 荧光染料对脂肪酶的标记 | 第116-117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117-127页 |
6.3.1 磁性聚合物微囊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117-121页 |
6.3.2 固定化酶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 第121-122页 |
6.3.3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固定化酶 | 第122-123页 |
6.3.4 固定化酶的催化性质研究 | 第123-127页 |
6.3.4.1 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 | 第123-125页 |
6.3.4.2 热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 | 第125-126页 |
6.3.4.3 酶的释放实验 | 第126-127页 |
6.4 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页 |
主要结论 | 第131-13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