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论文

应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前言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8页
第2章对象与方法第18-22页
    2.1 调查对象第18页
    2.2 方法第18-20页
    2.3 衡量指标第20页
    2.4 统计方法第20页
    2.5 质量控制第20-22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22-38页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第22-23页
    3.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第23-27页
        3.2.1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现状第23页
        3.2.2 两组大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得分比较第23-25页
        3.2.3 两组干预后基础知识知晓率比较第25页
        3.2.4 两组干预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比较第25-26页
        3.2.5 两组干预后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比较第26-27页
    3.3 对艾滋病的态度、信念与需求情况第27-30页
        3.3.1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情况第27-28页
        3.3.2 两组干预后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第28-29页
        3.3.3 两组干预后对就医机构的选择比较第29页
        3.3.4 两组干预后获得艾滋病信息的来源途径第29-30页
    3.4 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情况第30-34页
        3.4.1 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情况第30-32页
        3.4.2 两组干预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比较第32-34页
    3.5 对微信干预的满意度评价第34-38页
        3.5.1 对微信平台干预的满意情况第34-35页
        3.5.2 不同内容信息的关注率比较第35-36页
        3.5.3 不同位置信息的关注率比较第36-38页
第4章 讨论第38-44页
    4.1 一般人口学情况第38页
    4.2 干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第38-39页
    4.3 干预对艾滋病态度、信念与需求的影响第39-41页
    4.4 干预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影响第41-42页
    4.5 大学生对微信干预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第42-44页
第5章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综述第52-62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