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以广汽集团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整体上市模式与公司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第一节 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 | 第12-13页 |
一、分拆上市产生的背景及缺点 | 第12页 |
二、整体上市介绍及其优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整体上市的模式 | 第13-14页 |
一、换股IPO模式 | 第13-14页 |
二、定向增发股份模式 | 第14页 |
三、换股吸收合并模式 | 第14页 |
第三节 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绩效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案例概况及模式选择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广汽集团简介 | 第16页 |
第二节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 第16-19页 |
一、规模效益 | 第16-17页 |
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 第17页 |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17-18页 |
四、股权价值上升 | 第18页 |
五、资本市场的变化 | 第18页 |
六、国企改革浪潮的推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历程 | 第19-22页 |
一、私有化骏威汽车, H股上市。 | 第19-20页 |
二、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A股上市 | 第20-22页 |
第四节 交易方案的特点及创新 | 第22-24页 |
一、港股上市选择介绍形式上市模式 | 第22-23页 |
二、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模式,避免证监会严格审查 | 第23页 |
三、吸收合并时,提供两次现金选择权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存在的风险 | 第24-26页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风险 | 第24页 |
第二节 定价风险 | 第24页 |
第三节 整合风险 | 第24-26页 |
第五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26-27页 |
第六章 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 | 第27-48页 |
第一节 事件研究法进行整体上市的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 第27-29页 |
一、选择事件日 | 第27页 |
二、确定事件窗口期以及估计期 | 第27页 |
三、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财务绩效的综合财务指标分析 | 第29-37页 |
一、偿债能力分析 | 第29-31页 |
二、营运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三、盈利能力分析 | 第32-34页 |
四、成长能力分析 | 第34-36页 |
五、综合杜邦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基于EVA的绩效分析 | 第37-40页 |
一、EVA概述及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二、基于EVA的相关指标计算 | 第38-40页 |
三、广汽集团EVA绩效分析 | 第40页 |
第四节 整体上市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40-44页 |
一、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第41页 |
二、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第41-42页 |
三、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四、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 | 第44页 |
第五节 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分析 | 第44-48页 |
一、关联交易的双重特性 | 第44-45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 第45-46页 |
三、广汽集团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8-5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