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金属植入体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 第11-13页 |
1.3 金属植入体表面的微纳结构改性研究 | 第13-17页 |
1.3.1 表面微纳结构改性的材料 | 第13-14页 |
1.3.2 不同形貌的TiO_2微纳结构 | 第14-16页 |
1.3.3 TiO_2纳米棒微纳结构改性的生物学影响 | 第16-17页 |
1.4 生物分子及表面承载/释放的研究 | 第17-22页 |
1.4.1 BMP生长因子及诱导成骨作用 | 第17-19页 |
1.4.2 抗菌药物及抗菌作用 | 第19-20页 |
1.4.3 表面承载与释放行为的研究 | 第20页 |
1.4.4 表面释放行为的动力学模型 | 第20-21页 |
1.4.5 MBG在承载和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1.5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表征与测试 | 第25-35页 |
2.1 试剂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TiO_2纳米棒薄膜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2 MBG前驱体溶胶的配制 | 第28页 |
2.2.3 MBG/TiO_2纳米棒薄膜的制备 | 第28页 |
2.2.4 表面承载方法 | 第28-29页 |
2.3 材料表征 | 第29-31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2.3.2 X射线衍射 | 第29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9-30页 |
2.3.4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 第30页 |
2.3.5 药物释放分析 | 第30页 |
2.3.6 生长因子承载和释放分析 | 第30-31页 |
2.4 生物学评价 | 第31-35页 |
2.4.1 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31-32页 |
2.4.2 细胞分化 | 第32页 |
2.4.3 Smads蛋白磷酸化程度分析 | 第32-33页 |
2.4.4 细胞矿化 | 第33页 |
2.4.5 统计学处理 | 第33-35页 |
第三章 MBG/TiO_2纳米棒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47页 |
3.1 TiO_2纳米棒密度对MBG嵌入的影响 | 第35-38页 |
3.1.1 不同密度TiO_2纳米棒薄膜的水热生长 | 第35-37页 |
3.1.2 不同密度TiO_2纳米棒薄膜对MBG嵌入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嵌入MBG的稳定性研究 | 第38-42页 |
3.2.1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MBG组成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 MBG相组成分析及孔隙表征 | 第42-44页 |
3.4 典型形貌MBG/TiO_2纳米棒薄膜的制备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MBG/TiO_2纳米棒薄膜的承载和释放行为 | 第47-57页 |
4.1 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47-51页 |
4.1.1 药物的释放行为 | 第47-49页 |
4.1.2 药物释放的动力学分析 | 第49-51页 |
4.2 rhBMP-2承载与释放的研究 | 第51-54页 |
4.2.1 rhBMP-2的承载能力 | 第51-53页 |
4.2.2 rhBMP-2的释放行为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五章 MBG/TiO_2纳米棒薄膜的生物学评价 | 第57-69页 |
5.1 细胞相容性评价 | 第57-60页 |
5.2 细胞分化水平与矿化性能评价 | 第60-67页 |
5.2.1 ALP表达水平 | 第60-61页 |
5.2.2 Col表达水平 | 第61-62页 |
5.2.3 OC表达水平 | 第62-63页 |
5.2.4 Smads蛋白磷酸化程度 | 第63-64页 |
5.2.5 矿化性能 | 第64-65页 |
5.2.6 微纳结构对细胞分化和矿化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65-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