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货物运输及商务工作论文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型车辆货物运输状况建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23页
        1.2.1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包装系统的振动与冲击分析第17-19页
        1.2.3 道路几何线形和路面条件对车辆运输安全影响第19-20页
        1.2.4 模糊控制技术在车辆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1.2.5 国内外研究小结第22-23页
    1.3 基于ITGRS系统的应用研究意义第23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6页
第二章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重型车辆货物运输状况建模第26-50页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26-28页
        2.1.1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第27页
        2.1.2 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第27-28页
        2.1.3 ADAMS介绍第28页
    2.2 重型车辆建模第28-33页
        2.2.1 车辆参数第29-30页
        2.2.2 轮胎模型第30-33页
    2.3 货物包装的动力学模型第33-39页
        2.3.1 货物包装系统的柔性体矢量表示法第33-35页
        2.3.2 柔性体上的施加载荷描述第35-37页
        2.3.3 柔性体运动方程第37-39页
    2.4 道路几何模块第39-48页
        2.4.1 道路建模分析第39-46页
        2.4.2 路面建模器第46-48页
    2.5 闭环系统的ITGRS集成试验平台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模糊算法在重型车辆速度控制中的优化第50-60页
    3.1 模糊控制技术在车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第50-56页
        3.1.1 基于模糊算法的车速控制研究第50-52页
        3.1.2 车速控制的推理分析第52-53页
        3.1.3 常用隶属函数第53-55页
        3.1.4 模糊权重分析第55-56页
    3.2 ADAMS/MATLAB联合控制第56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重型车辆货物运输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第60-78页
    4.1 ITGRS系统的特征分析第60-68页
        4.1.1 基于路面不平度的ITGRS响应特征分析第60-66页
        4.1.2 基于弯道行驶的ITGRS响应特征分析第66-68页
    4.2 ITGRS系统的有效性验证第68-75页
        4.2.1 整车试验方法第69页
        4.2.2 试验设备第69-70页
        4.2.3 试验条件第70-72页
        4.2.4 试验步骤第72-73页
        4.2.5 试验结果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第73-75页
    4.3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五章 重型车辆运输中包装系统的振动与冲击分析第78-102页
    5.1 包装系统受到的振动与冲击物理特性第78-85页
        5.1.1 包装系统的脆值理论第78-79页
        5.1.2 包装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第79-85页
    5.2 典型包装系统的结构特性与三维建模第85-90页
        5.2.1 常用包装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第85-88页
        5.2.2 包装系统的三维建模第88-90页
    5.3 路面不平度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脆值边界响应分析第90-97页
        5.3.1 矩形凸块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的脆值响应分析第90-92页
        5.3.2 斜坡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的脆值响应分析第92-93页
        5.3.3 三角形凸块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的脆值响应分析第93-94页
        5.3.4 正弦波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的脆值响应分析第94-95页
        5.3.5 随机不平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的脆值响应分析第95-97页
    5.4 弯道路面对非线性包装系统的三维脆值谱响应分析第97-99页
    5.5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六章 基于重型车辆动力学响应的道路线形优化第102-126页
    6.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分析方法第102-105页
        6.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第102-103页
        6.1.2 道路交通安全方法分析第103-105页
    6.2 ITGRS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分析及量化第105-113页
        6.2.1 圆曲线几何参数的标准分析第106-107页
        6.2.2 车路耦合时的运行安全分析第107-112页
        6.2.3 重型运输车辆的侧翻量化分析第112-113页
    6.3 现有标准中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一致性优化第113-124页
        6.3.1 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分析第113-121页
        6.3.2 道路路面摩擦系数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响应分析第121-123页
        6.3.3 三维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优化指标第123-124页
    6.4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30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26-127页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27页
    7.3 研究展望第127-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一、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页
    二、申请的专利第146-147页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7页
    四、获奖及荣誉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博的青少年心理压力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