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SDN的提出背 景与优势 | 第11-13页 |
1.1.2 SDN为网络管 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13-14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1.3 论文的创新与贡献 | 第18-19页 |
1.4 论文各章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34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1页 |
2.2 SDN及其相关技术 | 第21-27页 |
2.2.1 SDN定义 | 第21-24页 |
2.2.2 SDN体系架构 | 第24-25页 |
2.2.3 SDN实现方案 | 第25-27页 |
2.3 SDN网络管理技术 | 第27-33页 |
2.3.1 SDN应用管理 技术 | 第27-28页 |
2.3.2 SDN资源管理 技术 | 第28-30页 |
2.3.3 混合SDN管控技术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NFV的SDN网络管理 | 第34-52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4-35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35页 |
3.3 基于NFV的SDN网络管理框架 | 第35-37页 |
3.3.1 基于NFV的SDN网络管理概念 | 第35-36页 |
3.3.2 基于NFV的SDN网络管理分层结构 | 第36-37页 |
3.4 基于NFV的SDN网络管理模型 | 第37-42页 |
3.4.1 网络租户层 | 第37-40页 |
3.4.2 网络服务层 | 第40-41页 |
3.4.3 基础设施层 | 第41-42页 |
3.5 对等模式的服务功能链构建机制 | 第42-49页 |
3.5.1 对等模式的服务功能链 | 第42-43页 |
3.5.2 虚拟网络服务节点结构 | 第43-48页 |
3.5.3 虚拟网络服务动态组合 | 第48-49页 |
3.6 评估验证 | 第49-51页 |
3.6.1 可扩展性评估 | 第49-50页 |
3.6.2 时效性评估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面向多租户的SDN网络资源管理 | 第52-73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52-53页 |
4.2 相关工作 | 第53-54页 |
4.3 SDN网络资源管理模型 | 第54-65页 |
4.3.1 SDN网络资源 管理问题分析 | 第54-57页 |
4.3.2 SDN网络资源 联合分配调度模型 | 第57-58页 |
4.3.3 SDN网络资源 分配调度模型求解 | 第58-64页 |
4.3.4 时限流的SDN资源收益补偿算法 | 第64-65页 |
4.4 虚拟转发空间设计与实现 | 第65-68页 |
4.4.1 VFS功能设计 | 第65-67页 |
4.4.2 VFS资源调度 | 第67-68页 |
4.5 评估与验证 | 第68-72页 |
4.5.1 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估 | 第68-70页 |
4.5.2 基于Mininet的评估 | 第70-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混合SDN网络管理中的路由视图服务 | 第73-89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73-74页 |
5.2 相关工作 | 第74页 |
5.3 软件定义的路由服务体系 | 第74-76页 |
5.4 Open Route Flow数据平面设计 | 第76-80页 |
5.4.1 网络状态初始化同步 | 第77-78页 |
5.4.2 状态信息发送的推模型 | 第78-79页 |
5.4.3 基于采样报文的控制触发 | 第79-80页 |
5.4.4 兼容现有硬件的转发控制 | 第80页 |
5.5 Open Route Flow控制平面设计 | 第80-84页 |
5.5.1 路由和流关联视图计算 | 第81-83页 |
5.5.2 兴趣流的订阅 | 第83-84页 |
5.6 评估与验证 | 第84-88页 |
5.6.1 路由状态的轮询和推送过程 | 第84-85页 |
5.6.2 路由状态传输负载评估 | 第85-86页 |
5.6.3 路由状态处理负载评估 | 第86-87页 |
5.6.4 路由状态感知延迟评估 | 第87-8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SDN网络资源动态调度管理平台 | 第89-104页 |
6.1 本章引论 | 第89页 |
6.2 SDN网络资源动态调度管理需求分析 | 第89-92页 |
6.3 SDN网络资源动态调度管理平台体系设计 | 第92-98页 |
6.3.1 调度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 第92-94页 |
6.3.2 基于VXLAN的SDN多层网络构建 | 第94-95页 |
6.3.3 基于VFS的SDN网络资源动态调度 | 第95-98页 |
6.4 验证评估 | 第98-101页 |
6.4.1 实验拓扑 | 第98-99页 |
6.4.2 没有VFS调度下的 报文丢包率 | 第99-100页 |
6.4.3 开启VFS调度下的 报文丢包率 | 第100-101页 |
6.4.4 调度次数比较 | 第101页 |
6.5 基于未来网络创新环境的实际部署运行 | 第101-10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7章 基于SDN的域内真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 | 第104-125页 |
7.1 本章引论 | 第104-105页 |
7.2 传统网络架构的域内真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 | 第105-107页 |
7.2.1 传统网络架构的域内真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体系 | 第105-106页 |
7.2.2 传统网络构架的域内真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问题分析 | 第106-107页 |
7.3 基于SDN的域内真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 第107-114页 |
7.3.1 基于SDN的域内真 实地址验证管理系统体系设计 | 第107-110页 |
7.3.2 基于Open Route Flow的开放路由器实现 | 第110-111页 |
7.3.3 SDN网络控制 服务实现 | 第111-112页 |
7.3.4 SDN网络视图 服务实现 | 第112-114页 |
7.3.5 基于SDN的真实源 地址验证管理服务实现 | 第114页 |
7.4 系统功能验证 | 第114-122页 |
7.4.1 系统验证环境 | 第114-115页 |
7.4.2 网络视图发现 | 第115-117页 |
7.4.3 伪造报文告警过滤 | 第117-120页 |
7.4.4 网络拓扑及时更新 | 第120-121页 |
7.4.5 大流量数据下告警 | 第121-122页 |
7.5 基于CERNET2的实际部 署运行 | 第122-12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8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125-128页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5-126页 |
8.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