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实验1 定坤丹对丙酸睾酮诱导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 第14-2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1.1 实验药物和试剂 | 第14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14-1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15页 |
2.2 造模方法与给药 | 第15页 |
2.3 指标的测定 | 第15-16页 |
2.4 试剂盒测定方法 | 第16页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6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6-25页 |
4.1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小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影响 | 第16-18页 |
4.2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小鼠血清中T、DHT、E_2水平影响 | 第18-20页 |
4.3 实验各组小鼠脏器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20-25页 |
5 小结 | 第25-26页 |
实验2 定坤丹对丙酸睾酮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 第26-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1.1 实验药物和试剂 | 第26-27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27页 |
2.2 造模方法与给药 | 第27-28页 |
2.3 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2.4 试剂盒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1-48页 |
4.1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影响 | 第31-32页 |
4.2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血清E_2、T、DHT水平影响 | 第32-34页 |
4.3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中PACP活力影响 | 第34-35页 |
4.4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中NOS活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4.5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中MDA含量水平影响 | 第36-37页 |
4.6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中SOD活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4.7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大鼠模型前列腺中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4.8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大鼠模型前列腺中Bax、Bcl-2 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4.9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大鼠模型前列腺中Ki-67 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0 对丙酸睾酮诱导BPH模型大鼠前列腺中b FGF、TGF-β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1 病理组织学观察BPH模型大鼠前列腺、胸腺、脾脏、附睾、肾脏 | 第44-48页 |
5 小结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8页 |
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 第50-52页 |
1.1 对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50-52页 |
1.1.1 生长因子学说与 BPH 的关系 | 第50页 |
1.1.2 激素内分泌学说与BPH的关系 | 第50-51页 |
1.1.3 细胞凋亡学说与BPH的关系 | 第51页 |
1.1.4 氧化应激与BPH的关系 | 第51页 |
1.1.5 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与BPH的关系 | 第51-52页 |
1.2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 第52页 |
1.2.1 药物治疗 | 第52页 |
1.2.2 手术治疗 | 第52页 |
2 中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 第52-53页 |
2.1 中医对BPH病因病机 | 第52-53页 |
2.2 前列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 第53页 |
3 定坤丹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前期研究 | 第53页 |
4 丙酸睾酮诱导小、大鼠BPH模型 | 第53-54页 |
5 定坤丹对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结果与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54-58页 |
5.1 对前列腺腺体增生的影响 | 第54页 |
5.2 对大、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雌、雄激素水平以及腺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对大鼠前列腺中TNOS、iNOS水平的影响 | 第55页 |
5.4 对大鼠前列腺中MDA水平以及SOD活力的影响 | 第55页 |
5.5 对大鼠前列腺中bFGF、TGF-β、EGF、IGF-I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 第55页 |
5.6 对大鼠前列腺中Bax、Bcl-2、Ki-67 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7 对大鼠前列腺中b FGF、TGF-β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6页 |
5.8 对模型大、小鼠各脏器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定量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111页 |
附录1 病理照片 | 第65-101页 |
附录2 文献综述 | 第101-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