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 1.2 微梁传感器的历史 | 第14-15页 |
| 1.3 微梁的工作模式 | 第15-17页 |
| 1.4 读出方式 | 第17-20页 |
| 1.5 受体的固定 | 第20-21页 |
| 1.6 应用 | 第21-33页 |
| 1.6.1 化学检测 | 第21-24页 |
| 1.6.2 生物检测 | 第24-32页 |
| 1.6.3 食品安全与生物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3-35页 |
| 第2章 基于微梁阵列传感技术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 | 第35-59页 |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 2.2 微梁阵列传感系统性能分析 | 第36-46页 |
| 2.2.1 微梁阵列传感系统 | 第36-37页 |
| 2.2.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 2.2.4 结论 | 第46页 |
| 2.3 基于微梁传感的黄曲霉素B1检测 | 第46-57页 |
| 2.3.1 黄曲霉素B1 | 第46-47页 |
| 2.3.2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 2.3.3 结果和讨论 | 第52-57页 |
| 2.3.4 结论 | 第5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3章 微梁对生物细胞活性的定量表征 | 第59-87页 |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 3.2 微梁对乳腺癌细胞活性的定量检测和对抗癌药物的快速筛选 | 第60-75页 |
| 3.2.1 癌细胞活性 | 第60-61页 |
| 3.2.2 材料和方法 | 第61-64页 |
| 3.2.3 结果和讨论 | 第64-74页 |
| 3.2.4 结论 | 第74-75页 |
| 3.3 基于微梁技术的精子活力与药物对精子作用的定量表征 | 第75-84页 |
| 3.3.1 精子活力 | 第75-77页 |
| 3.3.2 材料和方法 | 第77-79页 |
| 3.3.3 结果和讨论 | 第79-84页 |
| 3.3.4 结论 | 第8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 4.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7-89页 |
| 4.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