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1.2.1 隧道地震震害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16页 |
| 1.2.2 隧道抗震措施 | 第16-18页 |
| 1.2.3 隧道抗震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内容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地下结构的动力有限元法及计算技术 | 第23-47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地下结构动力有限元法 | 第23-26页 |
| 2.2.1 地下结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24页 |
| 2.2.2 动力平衡方程及其求解 | 第24-26页 |
| 2.3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6-36页 |
| 2.3.1 Mohr-Coulomb塑性模型 | 第26-30页 |
| 2.3.2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 第30-36页 |
| 2.4 有限元网格尺寸与时间步长 | 第36-37页 |
| 2.5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37-43页 |
| 2.5.1 人工边界条件 | 第37-41页 |
| 2.5.2 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BAQUS软件中的实现 | 第41-42页 |
| 2.5.3 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有效性验证 | 第42-43页 |
| 2.6 地震波输入方法 | 第43页 |
| 2.7 初始地应力 | 第43-47页 |
| 2.7.1 ABAQUS中施加初始地应力的方法 | 第44页 |
| 2.7.2 施加初始地应力的有效性验证 | 第44-47页 |
| 第三章 山区岩体中特种地下结构的震害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 第47-83页 |
| 3.1 引言 | 第47页 |
| 3.2 山区岩体中特种地下结构的震害调查研究 | 第47-51页 |
| 3.3 穿廊式口部坑道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1-64页 |
| 3.3.1 问题的表述 | 第51-52页 |
| 3.3.2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2-56页 |
| 3.3.3 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 3.4 地震波振动方向的影响 | 第64-72页 |
| 3.4.1 位移对比分析 | 第65-68页 |
| 3.4.2 应力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 3.4.3 塑性应变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 3.5 地震烈度的影响 | 第72-81页 |
| 3.5.1 位移对比分析 | 第73-76页 |
| 3.5.2 应力对比分析 | 第76-79页 |
| 3.5.3 塑性应变对比分析 | 第79-8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跨断层主体洞室地震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119页 |
| 4.1 引言 | 第83页 |
|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83-84页 |
| 4.2.1 几何模型及其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83-84页 |
| 4.2.2 材料参数 | 第84页 |
| 4.2.3 边界条件和地震动输入 | 第84页 |
| 4.3 8度地震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84-102页 |
| 4.3.1 位移分析 | 第84-90页 |
| 4.3.2 应力分析 | 第90-98页 |
| 4.3.3 塑性应变分析 | 第98-102页 |
| 4.4 地震烈度的影响 | 第102-110页 |
| 4.4.1 位移对比分析 | 第102-105页 |
| 4.4.2 应力对比分析 | 第105-108页 |
| 4.4.3 塑性应变对比分析 | 第108-110页 |
| 4.5 断层材料性质的影响 | 第110-116页 |
| 4.5.1 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110-112页 |
| 4.5.2 位移对比分析 | 第112-113页 |
| 4.5.3 应力对比分析 | 第113-114页 |
| 4.5.4 塑性应变对比分析 | 第114-11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 第五章 跨断层主体洞室的抗震措施研究 | 第119-137页 |
| 5.1 引言 | 第119页 |
| 5.2 加强段的抗震效果研究 | 第119-124页 |
| 5.2.1 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120-121页 |
| 5.2.2 位移对比分析 | 第121-122页 |
| 5.2.3 应力对比分析 | 第122-124页 |
| 5.3 柔性加强段的抗震效果研究 | 第124-129页 |
| 5.3.1 聚合物混凝土材料 | 第124-125页 |
| 5.3.2 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125-127页 |
| 5.3.3 位移对比分析 | 第127-128页 |
| 5.3.4 应力对比分析 | 第128-129页 |
| 5.4 抗震缝的抗震效果研究 | 第129-134页 |
| 5.4.1 抗震缝宽度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 5.4.2 抗震缝位置的影响 | 第130-13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137-138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138-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4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