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菱形布置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6页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2 防屈曲支撑基本概念第12-16页
            1.1.2.1 防屈曲支撑的来源及结构第12-13页
            1.1.2.2 防屈曲支撑工作原理第13-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目标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防屈曲支撑超强性能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超强系数的定义第21-22页
    2.3 已有研究数据第22-27页
    2.4 BRB轴心受力试验第27-33页
        2.4.1 试件设计第27-28页
        2.4.2 加载方案第28-29页
        2.4.3 测量方案第29-30页
        2.4.4 试验结果分析第30-33页
            2.4.4.1 滞回曲线第30-31页
            2.4.4.2 超强系数与累积塑性应变的关系第31-32页
            2.4.4.3 超强系数与峰值应变的关系第32-33页
    2.5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连接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第35-5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试验设计第35-44页
        3.2.1 节点连接方案第35-36页
        3.2.2 加载模式第36-37页
        3.2.3 试件设计第37-40页
            3.2.3.1 试件概况第37-38页
            3.2.3.2 节点板承载力需求第38-39页
            3.2.3.3 节点板承载力设计值第39-40页
        3.2.4 加载装置第40-41页
        3.2.5 加载履历第41-42页
        3.2.6 量测方案第42-44页
            3.2.6.1 位移量测方案第42-43页
            3.2.6.2 应变量测方案第43-44页
    3.3 试验准备第44-45页
    3.4 结果分析第45-50页
        3.4.1 材性试验第45-47页
        3.4.2 试验现象第47-48页
        3.4.3 滞回曲线第48-50页
    3.5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子结构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第51-67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试验设计第51-59页
        4.2.1 原型结构和缩尺模型设计第51-55页
        4.2.2 试件概况第55-57页
        4.2.3 加载装置第57-58页
        4.2.4 加载履历第58页
        4.2.5 量测方案第58-59页
    4.3 试验准备第59-61页
    4.4 结果分析第61-66页
        4.4.1 试验现象第61-64页
        4.4.2 滞回曲线第64-66页
    4.5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附录A 面外约束用折架第69-77页
    A.1 引言第69页
    A.2 折架的基本概念第69-72页
        A.2.1 折架的组成结构第69-70页
        A.2.2 面外失稳计算模型第70-71页
        A.2.3 折架的刚度分析第71-72页
    A.3 折架的实际应用第72-76页
        A.3.1 某RC剪力墙试验概况第72-74页
        A.3.2 试验失败原因分析第74-75页
        A.3.3 采用折架后的面外约束方案第75-76页
    A.4 小结第76-77页
插图索引第77-79页
表格索引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介第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区岩体中特种结构地震响应与抗震措施研究
下一篇:强震数据Kappa值影响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