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0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2.1 自我宽恕的研究 | 第10-13页 |
2.1.1 自我宽恕的概念 | 第10页 |
2.1.2 自我宽恕的测量 | 第10-11页 |
2.1.3 自我宽恕的理论模型 | 第11-12页 |
2.1.4 自我宽恕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2 自尊的研究 | 第13-15页 |
2.2.1 自尊的概念 | 第13页 |
2.2.2 自尊的测量 | 第13-14页 |
2.2.3 自尊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3 弥补行为的研究 | 第15-17页 |
2.3.1 弥补行为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2 弥补行为的测量 | 第16页 |
2.3.3 弥补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4 自我宽恕与自尊、弥补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2.4.1 自尊与自我宽恕的关系研究 | 第17页 |
2.4.2 自尊与弥补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2.4.3 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关系研究 | 第18页 |
2.5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18页 |
2.6 本研究的理论建构 | 第18-20页 |
2.6.1 弥补行为的理论建构 | 第18-19页 |
2.6.2 自尊、弥补行为及自我宽恕的理论建构 | 第19-20页 |
第3章 研究构想 | 第20-2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3.3 研究流程 | 第20-21页 |
第4章 研究一 弥补行为问卷的修订 | 第21-29页 |
4.1 初测 | 第21-24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4.1.3 研究结果 | 第22-24页 |
4.2 正式问卷形成 | 第24-27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25页 |
4.2.4 研究结果 | 第25-27页 |
4.2.5 信度检验 | 第27页 |
4.2.6 效度检验 | 第27页 |
4.3 讨论 | 第27-28页 |
4.3.1 弥补行为结构模型的探讨 | 第27-28页 |
4.3.2 弥补行为问卷质量的讨论 | 第28页 |
4.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5章 研究二 自尊、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特点及关系 | 第29-40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5.2.3 研究程序 | 第30页 |
5.2.4 统计方法 | 第30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5.3.1 自尊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30页 |
5.3.2 自我宽恕的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5.3.3 弥补行为特点的研究 | 第31-32页 |
5.3.4 自尊、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相关关系研究 | 第32页 |
5.3.5 自尊、弥补行为对自我宽恕的影响 | 第32-33页 |
5.3.6 自尊、弥补行为对自我宽恕影响的模型建构 | 第33-36页 |
5.4 讨论 | 第36-38页 |
5.4.1 自尊水平、自我宽恕水平的差异研究 | 第36-37页 |
5.4.2 弥补行为的特点研究 | 第37页 |
5.4.3 自尊、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关系探讨 | 第37-38页 |
5.5 结论 | 第38-40页 |
第6章 研究三弥补行为的中介效应 | 第40-44页 |
6.1 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40页 |
6.2 自尊、弥补行为与自我宽恕的相关 | 第40页 |
6.3 弥补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0-42页 |
6.3.1 自尊,自我宽恕与弥补行为间中介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6.3.2 弥补行为对自尊与自我宽恕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1-42页 |
6.4 讨论 | 第42-43页 |
6.5 结论 | 第43-44页 |
第7章 研究总结 | 第44-48页 |
7.1 总讨论 | 第44-45页 |
7.1.1 对规定被试回忆范围合理性的讨论 | 第44页 |
7.1.2 对三个变量间影响模型及中介模型的讨论 | 第44-45页 |
7.2 总结论 | 第45-46页 |
7.3 建议 | 第46-47页 |
7.3.1 弥补行为的干预 | 第46页 |
7.3.2 自我宽恕的干预 | 第46-47页 |
7.4 研究反思 | 第47-48页 |
7.4.1 创新之处 | 第47页 |
7.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