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多维资源光网络技术 | 第12-14页 |
1.1.1 弹性光网络技术 | 第12-14页 |
1.1.2 空分复用光网络技术 | 第14页 |
1.2 多维资源光网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14-16页 |
1.2.1 多维资源协同分配问题 | 第15-16页 |
1.2.2 光网络虚拟化问题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工作进展 | 第16-20页 |
1.3.1 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2 标准化与国外科研项目 | 第19-20页 |
1.4 论文安排和主要工作 | 第20-23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1.4.2 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面向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的资源分配技术研究 | 第28-42页 |
2.1 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概述 | 第28-29页 |
2.2 光网络资源分配技术的演进 | 第29-32页 |
2.2.1 波分复用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 | 第29-30页 |
2.2.2 弹性光网络中的路由与频谱分配 | 第30-31页 |
2.2.3 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中路由、纤芯与频谱分配 | 第31-32页 |
2.3 基于串扰感知频谱紧致度的资源描述模型 | 第32-33页 |
2.4 基于串扰感知频谱紧致度的RCSA算法 | 第33-35页 |
2.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2.5.1 仿真设置 | 第35-36页 |
2.5.2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三章 面向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的虚拟化技术研究 | 第42-58页 |
3.1 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虚拟化技术概述 | 第42-43页 |
3.2 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中网络元素映射能力度量 | 第43-45页 |
3.2.1 链路映射能力度量 | 第44-45页 |
3.2.2 节点映射能力度量 | 第45页 |
3.3 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中虚拟光网络映射算法 | 第45-52页 |
3.3.1 虚拟光网络映射 | 第45-47页 |
3.3.2 ALEA/RLEA虚拟光网络映射算法 | 第47-51页 |
3.3.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1-52页 |
3.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3.4.1 仿真设置 | 第52-53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面向提前预留业务的多路径资源分配技术研究 | 第58-78页 |
4.1 提前预留业务多路径资源分配技术概述 | 第58-60页 |
4.2 提前预留业务多路径资源分配模型 | 第60-61页 |
4.3 时间频谱二维资源规整度度量 | 第61-64页 |
4.4 提前预留业务多路径碎片感知资源分配算法 | 第64-70页 |
4.4.1 碎片感知资源分配 | 第64-66页 |
4.4.2 并行传输碎片感知资源分配 | 第66-67页 |
4.4.3 多路径碎片感知资源分配 | 第67-69页 |
4.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9-70页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4.5.1 仿真设置 | 第70-72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五章 面向提前预留业务的光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 第78-92页 |
5.1 面向提前预留业务的光网络虚拟化技术概述 | 第78-79页 |
5.2 基于提前预留的虚拟光网络映射模型 | 第79-80页 |
5.3 基于提前预留的虚拟光网络映射算法 | 第80-86页 |
5.3.1 节点映射阶段 | 第80-83页 |
5.3.2 链路映射阶段 | 第83-84页 |
5.3.3 资源重分配阶段 | 第84-85页 |
5.3.4 TDFA/FCA虚拟光网络映射算法 | 第85-86页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5.4.1 仿真设置 | 第86-87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缩略语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