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1页
        1.3.1 大城市郊区的基本概念第11页
        1.3.2 农民收入的基本概念第11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3-22页
    2.1 关于大城市郊区的理论研究第13-17页
        2.1.1 国外研究成果第13-15页
        2.1.2 国内研究成果第15-17页
    2.2 关于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7-21页
        2.2.1 关于农民收入的一般理论第17页
        2.2.2 城乡一体化环境下农民收入变化研究第17-19页
        2.2.3 关于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3 文献评述第21-22页
3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阶段性变化——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第22-50页
    3.1 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第22-29页
        3.1.1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总体变化趋势第22-24页
        3.1.2 收入来源视角下的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24-27页
        3.1.3 城乡收入差别视角下的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27-29页
    3.2 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第29-36页
        3.2.1 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变化总体趋势第30-32页
        3.2.2 收入来源视角下的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32-34页
        3.2.3 城乡收入差别视角下的广东省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34-36页
    3.3 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阶段性变化第36-45页
        3.3.1 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变化总体趋势第36-40页
        3.3.2 收入来源视角下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40-43页
        3.3.3 城乡收入差别视角下的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第43-45页
    3.4 白云区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特征第45-48页
        3.4.1 总体收入水平高,增速较快第45-46页
        3.4.2 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小第46-48页
        3.4.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第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大城市郊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50-64页
    4.1 影响大城市郊区农村收入变动的各类因素分析第50-57页
        4.1.1 城镇化水平第50-51页
        4.1.2 城乡居民收入比第51-52页
        4.1.3 人均耕地面积第52-53页
        4.1.4 农业产业结构第53-54页
        4.1.5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54页
        4.1.6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54-55页
        4.1.7 农村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第55-57页
        4.1.8 农民文化水平第57页
    4.2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第57-63页
        4.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58-60页
        4.2.2 主成分分析法第60-63页
    4.3 模型结果第63-64页
5 结论与建议第64-73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4-68页
        5.1.1 白云区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态势有其自身特点第64-65页
        5.1.2 白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小第65-66页
        5.1.3 白云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较全国、全省较小第66页
        5.1.4 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对白云区农民收入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第66-68页
    5.2 政策建议第68-73页
        5.2.1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第68页
        5.2.2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建设第68-69页
        5.2.3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第69-70页
        5.2.4 完善政策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第70页
        5.2.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益第70-71页
        5.2.6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完善村居治理机制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第78-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草芽孢杆菌高效表达系统构建及饲用酶制剂的开发研究
下一篇:定痛宁颗粒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