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DDS置换蒸煮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 DDS~(TM)置换蒸煮系统简介 | 第12-17页 |
1.2.1 DDS~(TM)置换蒸煮系统的操作过程 | 第12-16页 |
1.2.2 DDS~(TM)蒸煮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1.3 常规蒸煮与置换蒸煮的对比 | 第17-20页 |
1.3.1 常规间歇式蒸煮特点 | 第17页 |
1.3.2 置换蒸煮的基本特点 | 第17-18页 |
1.3.3 常规间歇蒸煮与置换蒸煮流程对比 | 第18-20页 |
1.4 芦苇置换蒸煮开发的意义及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芦苇碱法置换蒸煮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 | 第22-39页 |
2.1 芦苇置换蒸煮小试试验 | 第23-28页 |
2.1.1 芦苇置换蒸煮小试试验原料与设备 | 第23页 |
2.1.2 芦苇置换蒸煮小试试验方案及过程 | 第23-26页 |
2.1.3 芦苇置换蒸煮小试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26-27页 |
2.1.4 芦苇置换蒸煮小试试验小结 | 第27-28页 |
2.2 芦苇置换蒸煮中试试验 | 第28-37页 |
2.2.1 芦苇置换蒸煮中试试验设备及流程 | 第28-31页 |
2.2.2 芦苇置换蒸煮中试试验工艺参数与操作 | 第31-32页 |
2.2.3 芦苇置换蒸煮中试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2.4 芦苇置换蒸煮中试试验小结 | 第37页 |
2.3 芦苇置换蒸煮试验结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芦苇碱法置换蒸煮生产试验 | 第39-72页 |
3.1 HB-Cooking置换蒸煮系统简介 | 第39-42页 |
3.1.1 HB-Cooking置换蒸煮工艺说明 | 第39-41页 |
3.1.2 HB-Cooking置换蒸煮工艺参数 | 第41-42页 |
3.2 HB-Cooking置换蒸煮主体设备简介 | 第42-45页 |
3.2.1 装锅系统 | 第42页 |
3.2.2 蒸煮系统 | 第42-43页 |
3.2.3 槽区 | 第43页 |
3.2.4 热能回收系统 | 第43-44页 |
3.2.5 排汽分离回收系统 | 第44页 |
3.2.6 DCS控制系统 | 第44-45页 |
3.3 HB-Cooking置换蒸煮的特点 | 第45-46页 |
3.3.1 置换蒸煮对热能的回收利用 | 第45页 |
3.3.2 置换蒸煮对黑液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 第45-46页 |
3.3.3 置换蒸煮对植物纤维的保护作用 | 第46页 |
3.3.4 置换蒸煮对碱的循环利用 | 第46页 |
3.4 芦苇置换蒸煮生产调试方案与工艺 | 第46-51页 |
3.4.1 HB-Cooking木片蒸煮调试 | 第47-49页 |
3.4.2 HB-Cooking苇片蒸煮调试 | 第49-51页 |
3.5 芦苇置换蒸煮生产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第51-58页 |
3.5.1 实际装锅量低于设计装锅量问题 | 第52页 |
3.5.2 放锅不彻底问题 | 第52页 |
3.5.3 下循环管堵塞问题 | 第52-53页 |
3.5.4 蒸煮液窜入蒸汽分汽缸问题 | 第53页 |
3.5.5 白液预热及蒸煮升温问题 | 第53-54页 |
3.5.6 循环方式问题 | 第54-55页 |
3.5.7 上循环排汽系统黑液流失及糊筛板问题 | 第55-57页 |
3.5.8 蒸煮H-因子不适用于苇片的问题 | 第57-58页 |
3.6 芦苇置换蒸煮生产工艺优化调整分析 | 第58-70页 |
3.6.1 芦苇置换蒸煮生产实验项目及结果分析 | 第58-68页 |
3.6.2 芦苇置换蒸煮生产实验操作及控制方式 | 第68-69页 |
3.6.3 工艺优化调整小结 | 第69-70页 |
3.7 HB-Cooking生产调试总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