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12-29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2-16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诉求第12-13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意义第13-16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述评第16-25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5页
    三、研究构想与研究方法第25-27页
        (一) 研究构想及研究框架第25-26页
        (二) 研究方法第26-27页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第27-29页
        (一) 本文研究的特色之处第27页
        (二)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7-29页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9-55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概念辨析第29-31页
        (一) 高校辅导员第29页
        (二) 职业及职业发展第29-30页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0-31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学理基础第31-42页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1-35页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5-36页
        (三)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6-37页
        (四) 职业发展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7-39页
        (五)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39-42页
    三、英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借鉴启示第42-55页
        (一)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第42-46页
        (二) 英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第46-51页
        (三) 英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启示第51-55页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考察第55-70页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演进第55-62页
        (一) 建国后期的孕育起步阶段(1951-1960)第56页
        (二) 六十年代的实质推进阶段(1961-1965)第56-57页
        (三) 文革十年的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第57页
        (四) 改革开放后的形成确立阶段(1978-1999)第57-60页
        (五) 进入新世纪的稳步发展阶段(2000-2012)第60-61页
        (六) 十八大以来的深化发展阶段(2013-至今)第61-62页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逻辑分析第62-70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律分析第62-63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分析第63-66页
        (三)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考察第66-70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第70-102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假说第70-74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70-73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假说第73-74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型研究第74-85页
        (一) 样本采集处理与统计第74-82页
        (二) 研究模型的建构与解释第82-85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深度访谈第85-91页
        (一) 访谈研究样本采集与分析第85-87页
        (二) 基于辅导员职业生涯阶段视角的访谈研究第87-89页
        (三) 基于辅导员群体分类视角的访谈研究第89-91页
    四、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评价与构想第91-102页
        (一)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评价第92-97页
        (二)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差异分析第97-99页
        (三)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策略构想第99-102页
第四章 职业化发展体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必然第102-120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第102-105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涵第102-103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原则第103-105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体系第105-110页
        (一) 高校辅导员人员的职业化第105-107页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第107-109页
        (三) 高校辅导员管理的职业化第109-110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实践体系第110-113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第111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第111-112页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第112-113页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文化体系第113-120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与职业发展的内在关联第113-116页
        (二) 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第116-117页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文化体系架构第117-120页
第五章 科学化管理体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保障第120-163页
    一、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管理机制第120-134页
        (一) 高校辅导员扁平化管理模式第120-124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位说明书制度管理模式第124-134页
    二、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培训体系第134-141页
        (一)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的原则第135-136页
        (二)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体系架构第136-140页
        (三)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平台”建设第140-141页
    三、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考评体系第141-149页
        (一) 当前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反思第141-143页
        (二)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重构第143-147页
        (三)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运行第147-149页
    四、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发展路径第149-153页
        (一)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路径分析第149-151页
        (二)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路径反思第151-153页
    五、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保障第153-163页
        (一) 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第154-157页
        (二) 我国高校辅导员现有法律制度的短板第157-159页
        (三) 英美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经验借鉴第159-160页
        (四) 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策略思考第160-163页
结束语第163-165页
附录1:《髙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问卷调查表第165-168页
附录2:《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访谈提纲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
下一篇:列宁早期党的宣传工作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