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地方志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6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2页
        (一) 研究内容第19-20页
        (二) 研究方法第20页
        (三)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乡土地理教育的理论界定第22-25页
    第一节 乡土地理教育内涵第22-23页
        一、乡土地理的概念及学理基础第22-23页
            (一) 乡土地理概念界定第22页
            (二) 乡土地理教育的学理基础第22-23页
    第二节 乡土地理的地位和功能第23-25页
        一、乡土地理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23页
        二、乡土地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第23-25页
第三章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功能与开发利用策略第25-31页
    第一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第25-27页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内涵第25-26页
            (一) 地理课程资源与“地理教材系列”第25-26页
            (二)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第26页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地位与功能第26-27页
    第二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第27-28页
        一、打破地理教材系列在课程资源中的唯一性地位第27页
        二、促成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性第27-28页
        三、改变地理课程资源内容的单调性第28页
    第三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过程第28-31页
        一、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策略第28-29页
        二、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利用过程第29-31页
第四章 地方志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地位与功能第31-35页
    第一节 地方志概念与内涵第31-34页
        一、地方志的概念与属性第31-32页
            (一) 地方志的概念第31页
            (二) 地方志的属性特征第31-32页
        二、地方志的功能与价值第32-34页
            (一) 地方志的功能第32-33页
            (二) 地方志的价值第33-34页
    第二节 地方志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中的意义第34-35页
        一、地方志与乡土地理研究范围的耦合性第34页
        二、地方志与区域地理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第34-35页
第五章 地方志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第35-72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类”高中乡土地理课程第35-47页
        一、气象灾害与防治——历史上的旱灾与影响第35-38页
        二、气象灾害与防治——历史上的洪水灾害与黄河治理第38-42页
        三、地质灾害与防治——历史上的地震灾害第42-45页
        四、水文灾害与防治——凌汛第45-47页
    第二节 “人文地理类”高中乡土地理课程第47-69页
        一、城市形态变化及空间结构演变第47-54页
        二、区域产业活动——灌溉农业第54-57页
        三、区域产业活动——“乌金宝藏”与煤炭资源的开发第57-62页
        四、区域产业活动——历史上的“水旱码头”与黄河水运第62-64页
        五、区域产业活动——秦赵长城与旅游业第64-66页
        六、人地关系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近代蒙垦与土地荒漠化第66-69页
    第三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有效性建议第69-72页
        一、建设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第69-70页
            (一) 乡土地理教材资料第69页
            (二) 乡土地理教学模型第69页
            (三) 乡土地理教学图像第69-70页
            (四) 乡土课程管理系统第70页
        二、三级课程资源合理组合与配置第70页
        三、提高课程实施主体的资源利用能力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2-74页
    一、研究与结论第72页
    二、创新与特色第72-73页
    三、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溴丙酮酸联合顺铂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应用PET/CT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放疗靶区设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