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概述 | 第15-32页 |
(一)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界定 | 第15-23页 |
1.和平的中西方含义 | 第15-18页 |
2.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内涵与特性 | 第18-21页 |
3.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意义 | 第21-23页 |
(二)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23-32页 |
1.加强和平认知教育 | 第23-28页 |
2.加强和平情感教育 | 第28-30页 |
3.加强维护和促进和平的方式的教育 | 第30-32页 |
二、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2-39页 |
(一)高校内部挑战重重 | 第33-38页 |
1.大学生和平观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2.高校和平观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不力 | 第34-36页 |
3.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第36-37页 |
4.高校对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38页 |
(二)外部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 第38-39页 |
1.复杂的国际环境 | 第38-39页 |
2.势不可挡的大数据时代 | 第39页 |
3.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 | 第39页 |
三、新时期大学生和平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 第39-50页 |
(一)学校方面 | 第40-45页 |
1.丰富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 第40-41页 |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和平素养 | 第41页 |
3.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革新传统教学方法 | 第41-44页 |
4.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 第44页 |
5.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师生活力 | 第44-45页 |
6.营造和平校园文化 | 第45页 |
(二)国家层面 | 第45-47页 |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大国形象 | 第46页 |
2.加大主流媒体对和平理念的宣传力度,纳入主旋律 | 第46-47页 |
(三)社会层面 | 第47-48页 |
1.充分开发利用和平教育资源 | 第47-48页 |
2.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 第48页 |
(四)家庭层面 | 第48页 |
(五)个人层面 | 第48-50页 |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