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1.1 黄土分布及特性 | 第10-11页 |
| 1.1.2 扰动黄土的湿陷特性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 1.2.1 现场试验 | 第12-13页 |
| 1.2.2 室内模型试验 | 第13-14页 |
| 1.2.3 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 第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3.1 本文研究工程背景 | 第14-15页 |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 1.3.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 2 室内土工试验研究 | 第18-25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试验模型土制备 | 第18-19页 |
| 2.3 室内土工试验 | 第19-21页 |
| 2.3.1 击实试验 | 第19-21页 |
| 2.3.2 湿陷性黄土界限含水率试验 | 第21页 |
| 2.4 扰动黄土的湿陷试验 | 第21-24页 |
| 2.4.1 湿陷性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 2.4.2 模型土湿陷试验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室内混凝土单桩模型试验设计与研究 | 第25-41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模型试验依据规范 | 第25页 |
| 3.3 模型试验工况 | 第25-26页 |
| 3.4 模型试验目的 | 第26页 |
| 3.5 模型试验原理 | 第26-27页 |
| 3.5.1 模型的相似理论和相似要求 | 第26页 |
| 3.5.2 相似原理 | 第26-27页 |
| 3.5.3 量纲分析 | 第27页 |
| 3.6 室内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27-36页 |
| 3.6.1 室内模型制作 | 第27-30页 |
| 3.6.2 桩土模型制备 | 第30-31页 |
| 3.6.3 模型试验所用装置 | 第31-36页 |
| 3.7 各工况模型试验控制 | 第36-37页 |
| 3.7.1 试验加载控制 | 第36-37页 |
| 3.7.2 试验加水控制 | 第37页 |
| 3.8 模型试验实施 | 第37-40页 |
| 3.8.1 试验一:湿陷性黄土模型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 第37-38页 |
| 3.8.2 试验二:湿陷性黄土模型桩在先加载后浸水条件下的负摩阻力试验 | 第38-39页 |
| 3.8.3 试验三:湿陷性黄土模型桩在先浸水后加载条件下的负摩阻力试验 | 第39-40页 |
| 3.9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 第41-53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模型试验数据计算 | 第41-42页 |
| 4.2.1 桩身轴力计算 | 第41-42页 |
| 4.2.2 桩侧摩阻力计算 | 第42页 |
| 4.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51页 |
| 4.3.1 单桩极限承载力 | 第42-43页 |
| 4.3.2 土体湿陷量与加载等级关系 | 第43-44页 |
| 4.3.3 模型桩与桩周各土层的浸水沉降 | 第44-45页 |
| 4.3.4 中性点位置 | 第45页 |
| 4.3.5 桩身轴力分布 | 第45-47页 |
| 4.3.6 桩周摩阻力分布 | 第47-48页 |
| 4.3.7 土体含水率变化 | 第48-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混凝土单桩桥梁基础负摩阻力数值分析 | 第53-64页 |
| 5.1 引言 | 第53页 |
| 5.2 ABAQUS/Standard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53页 |
| 5.3 有效应立法 | 第53-54页 |
| 5.4 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 5.4.1 几何模型尺寸 | 第54-55页 |
| 5.4.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55页 |
| 5.4.3 模拟工况 | 第55-56页 |
| 5.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3页 |
| 5.5.1 未浸水工况 | 第56-60页 |
| 5.5.2 浸水工况 | 第60-6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