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3.1 保障性住房 | 第10-12页 |
1.3.2 中低收入人群 | 第12-13页 |
1.3.3 低成本景观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内容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保障性住区的景观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 第16-37页 |
2.1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历程与意义 | 第16页 |
2.2 我国保障性住区景观环境的特殊性 | 第16-21页 |
2.2.1 投入成本上的区别 | 第17-18页 |
2.2.2 使用强度上的区别 | 第18页 |
2.2.3 所服务对象需求的区别 | 第18-20页 |
2.2.4 小区后期维护要求的区别 | 第20-21页 |
2.2.5 小结 | 第21页 |
2.3 以南京市为例的保障性住区景观的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2.3.1 调研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2.3.2 区位上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3 空间上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4 环境上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5 居住群体特点的调研分析 | 第25-27页 |
2.3.6 南京保障性住区调研实例分析 | 第27-31页 |
2.3.7 小结 | 第31-32页 |
2.4 保障性住区景观设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7页 |
2.4.1 设计的抄袭拼凑,忽视实用性和地域性 | 第33-34页 |
2.4.2 景观功能设计忽略人性化 | 第34-35页 |
2.4.3 未贯彻低维护的设计要求 | 第35-36页 |
2.4.4 背离节约型理念的设计,导致资源和成本的无谓浪费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保障性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 | 第37-53页 |
3.1 保障性低成本景观主要设计要求 | 第37-40页 |
3.1.1 低成本景观≠低质量景观 | 第37页 |
3.1.2 低成本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价比 | 第37-40页 |
3.2 保障性住区低成本景观主要设计策略 | 第40-48页 |
3.2.1 以景观实用性为设计出发点 | 第40页 |
3.2.2 按需求性分主次设计 | 第40-43页 |
3.2.3 加入“弹性空间设计”理念 | 第43-44页 |
3.2.4 因地制宜组织景观元素 | 第44-48页 |
3.3 保障性住区低成本景观主要设计要点 | 第48-52页 |
3.3.1 控制软硬景观比例 | 第48-50页 |
3.3.2 控制硬质材料损耗 | 第50-51页 |
3.3.3 绿植优化配置与生态群落的构建 | 第51页 |
3.3.4 粗放型的后期管养的设计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南京市汇杰新城保障房项目景观设计 | 第53-67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53-55页 |
4.1.1 基地区位 | 第53-54页 |
4.1.2 场地分析 | 第54-55页 |
4.2 设计理念与构思 | 第55-56页 |
4.3 景观总体布局的低成本体现 | 第56-59页 |
4.3.1 总体景观设计的成本控制 | 第57-58页 |
4.3.2 低成本景观基础上提高整体景观实用性和舒适度 | 第58-59页 |
4.4 宅间组团景观的低成本体现 | 第59-61页 |
4.4.1 疏密有致,主次分明 | 第59-60页 |
4.4.2 合理设置架空层,充分利用有效空间资源,降低成本 | 第60-61页 |
4.4.3 板式布局,增强自然通风 | 第61页 |
4.5 道路设计的低成本体现 | 第61-63页 |
4.5.1 交汇贯通,流畅简洁 | 第61-62页 |
4.5.2 道路铺装面层的合理运用 | 第62-63页 |
4.6 绿化设计的低成本体现 | 第63-64页 |
4.7 低成本景观设施和材料的应用 | 第64-66页 |
4.7.1 雨水回收系统设施 | 第64-65页 |
4.7.2 经济合理,节约耐用的材料运用 | 第65-66页 |
4.8 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结论 | 第67-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5.2.1 丰富融资渠道 | 第69页 |
5.2.2 适当加强物业对景观后期养护的干预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