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及其微胶囊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1.1 热致变色材料第9-13页
        1.1.1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概述第9页
        1.1.2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第9-11页
        1.1.3 三组分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第11-12页
        1.1.4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第12-13页
    1.2 微胶囊技术简介第13-18页
        1.2.1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15-18页
    1.3 微胶囊化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二苯甲酮复配物的制备及变色机理研究第21-30页
    2.1 概述第21-22页
    2.2 实验部分第22-23页
        2.2.1 主要试剂原料及仪器第22页
        2.2.2 复配物的制备第22页
        2.2.3 变色体系的性能分析第22-23页
    2.3 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分析第23-28页
        2.3.1 热致变色复配物比例的确定第23-24页
        2.3.2 热致变色复配物的性能分析第24-28页
    2.4 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变色机理第28-29页
    2.5 本章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二苯甲酮复配物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第30-46页
    3.1 概述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4页
        3.2.1 主要试剂原料及仪器第30-32页
        3.2.2 微胶囊的制备第32页
        3.2.3 微胶囊性能测试第32-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5页
        3.3.1 二苯甲酮复配物微胶囊工艺参数的优化第34-40页
        3.3.2 二苯甲酮复配物微胶囊的性能表征第40-45页
    3.4 本章结论第45-46页
第四章 溶剂改变对微胶囊合成的影响探究第46-62页
    4.1 概述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8页
        4.2.1 主要试剂原料及仪器第46-47页
        4.2.2 微胶囊的制备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60页
        4.3.1 水杨酸苯酯复配物微胶囊工艺参数的优化第48-53页
        4.3.2 十八醇复配物微胶囊工艺参数的优化第53-60页
    4.4 本章结论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Fe]氢化酶模型物的合成、电化学性质及催化羟基化研究
下一篇:多元醇类凝胶因子的溶剂效应及其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