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根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文房四宝的发展变迁 | 第10-18页 |
(一) 秦汉时期 | 第10-12页 |
(二) 魏晋时期 | 第12-14页 |
(三) 唐宋时期 | 第14-16页 |
(四) 元明清时期 | 第16-18页 |
二、文房四宝的审美特征 | 第18-25页 |
(一) 千姿百态的形式美 | 第18-22页 |
(二) 含蓄内敛的象征美 | 第22-23页 |
(三) 虚实共生的意境美 | 第23-25页 |
三、文房四宝的文化根源 | 第25-46页 |
(一) 文房四宝与文人情怀 | 第28-34页 |
1.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 第29-31页 |
2.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 第31-32页 |
3.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 第32-33页 |
4.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 第33-34页 |
(二) 文房四宝的文化符号功能 | 第34-39页 |
1. 独特的形式化功能 | 第35-37页 |
2. 开放的解释性功能 | 第37-39页 |
(三) 文房四宝的文化精神 | 第39-46页 |
1. 哲学精神:求智 | 第39-41页 |
2. 审美精神:重情 | 第41-43页 |
3. 宗教精神:向善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