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防控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导论第7-20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范围第7-8页
    1.2 研究目的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6页
    1.4 主要概念界定第16-19页
        1.4.1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含义及特点第16-17页
        1.4.2 道德风险第17-19页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解读基本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第20-24页
    2.2 激励规制理论的角度解读道德风险的防范第24-27页
第3章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以上海市为例第27-45页
    3.1 上海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分析第27-35页
    3.2 上海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现状第35-42页
        3.2.1 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表现形式第36-38页
        3.2.2 供给方道德风险表现形式第38-42页
    3.3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现行防控机制第42-45页
第4章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第45-49页
    4.1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第45-46页
    4.2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医患之间的博弈第46-47页
    4.3 第三方支付制度引发的道德风险第47-48页
    4.4 未完善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第48-49页
第5章 国外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控的经验借鉴第49-58页
    5.1 准精算型医疗保险体制对道德风险的防控第49-51页
    5.2 普享式医疗保险体制对道德风险的防控第51-53页
        5.2.1 英国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第51-53页
        5.2.2 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第53页
    5.3 社会医疗保障型体制对道德风险的防控第53-55页
    5.4 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第55-58页
第6章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控建议第58-65页
    6.1 从激励规制角度,改革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抑制供需双方的不合理利益需求第58-62页
        6.1.1 扩展医保个人帐户功能、完善需方费用分担机制第58-59页
        6.1.2 借鉴国外第三方支付经验,改革医保支付模式第59-62页
        6.1.3 调整各方利益分配格局,改变博弈状态第62页
    6.2 突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第62-63页
    6.3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适应国情的监管体系第63-6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访谈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生学情分析中的应用--以“遗传规律”为例
下一篇:生物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